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112578407_14113721033281n_副本.jpg

 

 所谓“乞粒”即庆祝丰收之意,世代居住在五女山脚下的朝鲜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为了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祈求风调雨顺,跳起了这欢快的民族舞蹈。在桓仁及周边历代贵族官宦的墓葬中,一些绘于公元5世纪前后的壁画便描绘着当地先民翩翩起舞的景象,这便是乞粒舞的雏形。2006年,朝鲜族乞粒舞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金明焕是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明焕,现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是朝鲜族乞粒舞的第四代传人。 1964年,金明焕考入了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金明焕回乡教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学生们跳乞粒舞。因为在他的心里,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世代传承的乞粒舞是他的责任。可是,这个过程是曲折坎坷的。

1948年出生。幼时受父辈的遗传和耳濡目染,七八岁时就学会了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边唱边跳乞粒舞。1964年,考入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音乐和舞蹈,毕业后回乡执教。1984年,金明焕开始组织村民重新跳起了乞粒舞,他调到桓仁县文化馆后,把很多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乞粒舞的研究中。他按照朝鲜族的民族特点加以创新,重新编排了音乐和部分舞蹈动作,专门到吉林省延吉市等地购置了专业演出服装。此后,他们进行了多场演出。

1994年10月,代表辽宁省赴京参加建国45周年庆典,在北海公园等地连演了20余场,这一民间舞蹈倍受人们的喜爱,演员们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此后很长时间,金明焕和乞粒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乞粒舞被一些现代舞蹈和文艺形式索淹没。2004年,桓仁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求重新恢复乞粒舞,让乞粒舞代代流传下去。于是,金明焕再一次为村民们编排乞粒舞。

金明焕为了把乞粒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存下去,克服了乞粒舞演员不太固定、流失严重等困难。他把儿子金山、侄子金明哲都发展成为乞粒舞的主力。

 

01300000457101126363440803275_s_副本.jpg

U86P4T47D19953F973DT20111010140341_副本.jpg

上一篇:【民间文学】:民间故事

下一篇:【传统戏曲】:金州龙舞(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