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至30日,中国农业大学8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辽宁省铁岭市中榛阁开展科创助农实践。团队聚焦榛子产业全链条发展,以科技赋能农业、非遗活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为铁岭特色农业注入青春活力。
深调研:田间车间探产业
7月23日,张义(农学)、赵敬涵(植保)、王宇凡(强基)、李恩和(强基)、黄星亮(强基)、梅隽嘉(数学)、王霄(农学)、董佳宜(社会学)八位大学生抵达铁岭后,在市政协副主席陈东宁指导下,与铁岭外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对接。24日,头雁师兄高山带领团队深入“中榛阁”榛子产业园,实地考察榛子种植、加工流程,记录非遗水漏炒制技艺等核心工艺。25日,成员分组走访农户,系统采集种植规模、病虫害防治等数据,建立数字化调研档案。农学专业学生王宇凡表示:“通过田间实测,我们发现病虫害防控体系可优化空间达18%,为后续研究提供精准方向。”
强联动:科技非遗双驱动
实践期间,团队充分对接在地资源:26日走访乡村民宿、农药店,分析农户生产经营痛点;27日文旅体验了银冈书院,铁岭市博物馆,并进行了直播。28日联动铁岭农科院,在院长亢景波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玉米,大豆种植流程,参观了铁岭团委青创基地,依托“科技+非遗+农业”模式,参与榛子电商包装设计。社会学专业董佳宜运用SPSS工具分析调研数据后指出:“榛农对机械化采收设备的需求率达92%,建议企业定向开发轻型设备。”
助传承:文创直播展新貌
团队创新性融合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29日走进铁岭外研非遗网体验馆,参与榛木金石传拓、漂漆扇制作等文创开发;连续3天开展直播助农,推广非遗榛子炒制技艺,累计观看量破10万人次。数学专业梅隽嘉基于用户画像分析,优化直播间话术策略,使榛子产品转化率提升23%。
这支‘带专业下乡、携数据回城’的青年队伍,为校地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未来,铁岭中榛阁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协作,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校智力资源与一线“头雁”领航者的经验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