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 义县双龙寺北方佛教音乐(锦州市)

佛教经韵是佛教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多用于僧人早晚课、居士超度、观灯施食、各种佛节祭祀等佛事仪式之用。中国的佛教经韵分为南北两派,南方经韵以委婉、清秀为特点;北方经韵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又吸收了民间传统音乐的成分,呈一种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两种经韵在艺术特色上各有所长。但由于种种社会原因,能够完整的演唱北方经韵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现在,北方大多数寺院做佛事基本上用南方经韵。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音乐学院的杨久盛教授为了寻找北方经韵,几年来,几乎走遍了北方所有出名的寺院,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今年春天,他在千山龙泉寺偶尔了解到,义县双龙寺主持传法法师保留着北方经韵典籍和传承了经韵唱腔,特意赶来拜访传法。果然令他喜出望外,这位年轻的法师不但能完整地演唱60多首音韵呗赞(唱腔),而且能熟练地操作各种演奏法器。

传法,1980年2月6日生于义县高台子镇靠山屯村,17岁在千山龙泉寺剃度出家,26岁出任双龙寺住持,能够得到佛家先人的真传,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有一次传法住持到县宗教局办事,听说城西保圣庵有一位年近90岁的尼姑,法名宝法,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生活困难,就上门把她请到双龙寺居住,每天无微不至照顾她的寝食。宝法非常感动,带着传法回到自己的小庙,在一僻静处挖出几本佛家典籍和5件法器,送给了传法。这些东西是她“文革”时埋藏的,已经20多年了。这些藏品中就有一本北方经韵《音韵本》。

回来后,老法师不但一句句教传法唱熟了《音韵本》上64首呗赞,而且教传法操作各种法器也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由的程度。传法为了报答恩师的情义,也为了传承这项文化遗产,特意为师父举办了一场演唱经韵法会,请来录像师做了光碟,把师父演唱时珍贵的音像资料保存下来。

为了给专家们再现古老的北方经韵,传法操鼓担任首唱,组织本寺僧人和几名居士合唱,还从外地请来宝法师父的亲传弟子道提、道学两位法师协助演唱。演唱从《六句赞》开始,时而深沉委婉、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形如流水、时而悠远绵长……,每一段赞子都有不同特色。演唱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1点,只唱完《音韵本》上的一半赞子。

沈阳音乐学院杨久盛教授说:“如此大量、完整、系统的保存佛教北方经韵的寺院,到现在只发现双龙寺一家。”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双龙寺僧人的演唱。杨久盛教授说,佛教北方经韵从内容上又分为青庙曲牌和黄庙曲牌两种。青庙以汉民族乐曲为主,黄庙则继承了许多藏传喇嘛教古老的曲目。义县北距被称为“东藏”的阜新不到百里,境内就有喇嘛庙,双龙寺的经韵虽然以青庙曲牌为主,也有黄庙音乐的影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他还说,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近年来大多数经韵乐曲已不能被完整地演奏,一些传统曲目渐渐遗失。我们要重视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早日推荐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