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北京的地方酒,我认为有三种白酒必须列入。一个是二锅头酒,二一个是莲花白酒,三就是菊花白酒了。凡是自称老北京的酒友,如果没有喝过上述的三种酒的,那都不能叫老北京人。这三种酒可以说比茅台和五粮液丝毫不逊色。

“菊花白”作为北京的地方特色酒,有久远的历史,最早产于1862年,最初只供给皇宫内廷享用,延至同治皇帝登基,菊花白酿制配方始流传至民间。“菊花白”一直采取手工酿制,酿制技艺采取以提香、除杂为主的固液结合、分段取酒的特殊蒸馏工艺,达到“菊花白”酒晶莹无色,菊香、药香、酒香和谐完美、三香合一的高雅风格。专门生产菊花白是被誉为中华老字号的仁和酒厂。


作为专门承制宫廷御酒的老字号,“仁和”从宫中取得“菊花白”酒的制作配方及工艺,至今已传承七代。为了挖掘菊花白酒制技艺的内涵。现在北京仁和酒业有限公司费尽心力寻找到第六代传承人 吴武之先生,挖掘菊花白酒酿制精髓,挖掘菊花白的历史文化,不惜重金购买相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在以“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为主题的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中,“菊花白”酒酿制技艺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追寻仁和酒厂的历史渊源,那是位于京西北郊海淀镇的一家老字号酒店——仁和酒店。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酒”,玉泉山下的海淀镇,就是好山好水怀抱中的一个小镇。玉泉山的泉水一直是明、清两朝的京城水源,用玉泉山泉水酿出的酒自然质量高超。所以,海淀镇上就有不少“烧锅”自酿自卖酒。到了清末,在海淀镇上最出名的烧锅酒店,就是“仁和酒店”。仁和酒店的杨姓店主,想法结交了清宫内务部的人员,取得了向宫廷御膳房供酒的资格。宫廷用所有食品,除口味好外,重要一条得有营养保健功能。御膳房用酒,更不例外。仁和酒店买通了宫内太监,讨得了宫廷酿酒秘方,特制出“菊花白酒”和“莲花白酒”,除供“大内专用”外,也在本店销售。因这两种酒是宫廷用酒,所以销路很好。仁和酒店也因酿制“菊花白”、“莲花白”而闻名京城。 

    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原来的宫廷用品已辉煌不在。海淀附近多是皇家园林,并非工商业重地,因此,烧锅业也不景气,纷纷倒闭。仁和酒店也未能幸免,于民国年间歇业。其所产“菊花白”、“莲花白”等名酒,也失传。 


1981年,为恢复老字号的传统产品,在房山区的长阳农场,恢复成了“仁和酒厂”,以生产失传的“菊花白酒”为主要产品。长阳农场位于良乡的温泉泉脉上,水质优良,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这为生产“菊花白酒”提供了有力基础。仁和酒厂建立后,请来了原仁和酒店酿酒师傅的后人甄富荣,挖掘传统宫廷秘方,选用优质原料,并引进了德国先进灌装设备,把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很快就生产出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效的“菊花白酒”。“菊花白酒”试制出来后,曾广泛聘请有关专家品尝鉴定,获得一致好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先生,在品尝了“菊花白酒”后,称赞确有昔日宫廷御酒的口味和特色,并欣然题诗书赠“仁和酒厂”:

“香媲莲花白,

澄邻竹叶青。

菊英夸寿世,

药佐庆延龄。

酿肇新风味,

方传旧禁廷。

长征携作伴,

跃进莫须停。” 

     我国古代早就有用植物花、茎、叶、根配人酒中,制成不同风味酒的酿造技术。南北朝时人吴均曾在所著《续齐谐记》一书中,记载一则故事,说东汉人桓景,遵方士费长房之嘱,九月九日率领全家,佩上一种叫茱萸的植物枝叶,登山,饮菊花酒,躲过了一次灾难。这虽只是一个传奇故事,但说明“菊花酒”的历史已很悠久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对菊花作用能“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的记载。仁和酒厂的“菊花白酒”,无疑是保健酒中的珍品,它一问世就受到市场好评,销路骤增,而且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 

    1988年,仁和酒厂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










上一篇:【内蒙古·民间文学】嘎达梅林(区级)

下一篇:【传统舞蹈】狮舞(沧县狮舞)(河北省沧州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