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皮影戏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赵洪林从唐山传入,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由于寺庙活动频繁,百姓以影还愿者不断增多,影箱、影社相继而生。新中国成立后,皮影艺术在锦州遍地开花,较有影响的皮影戏班社有十多个。锦州皮影吸取了唐山影、东北影的艺术精华,自成一体,成为辽西走廊地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
    锦州皮影戏的显著特征可归纳为:“三大”、“三多”、“三绝”。

“三大”:大影窗、大影人、大嗓门儿。大影窗高四尺,长一丈二;大影人高一尺八寸;大嗓门儿指用本嗓真声演唱,如“哭破天”马凤兰唱腔大嗓,高亢嘹亮,字正腔圆。

“三多”:多面手、多机关、多材料。多面手指一个人连拿带唱带伴奏,如“千佛手”王辅芝,连拿带唱带打鼓,鼔点不乱,唱腔委婉清亮;多机关指影人一身多头,设有机关,可变男变女、抽刀拔剑;多材料指驴皮、钢纸、照相底板、猫狗毛等均可制作皮影。

“三绝”:武打绝、布景绝、雕刻绝。武打绝,如“回头望月”、“飞刀舞枪”;布景绝,如“荷花绽放”、“水流鱼游”;雕刻绝,如“镌花绒球”。

锦州皮影戏影卷丰富,代表影卷有《五锋会》、《杨家将》、《大隋唐》、《岳飞传》、《青云剑》、《曹家将》等168部。

上一篇:【北京·传统体育与竞技】通州大风车(市级)

下一篇:【北京·民间美术】京派内画--鼻烟壶(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