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项目名称】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

【项目级别】国家级

【项目批准时间】2021年5月《地毯织造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传承人批准时间】2022年1月魏海明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简介】

  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属于传统技艺类别,起源于明代,是清代中国最著名的地毯之一,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千余块地毯,其中宁夏地毯占50%以上。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在清代中期技艺越发精湛,风格基本成熟,还被作为贡品、礼品毯定期献给朝廷。作为贡品、礼品毯,宁夏毯纹饰多采用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西番莲、茶花、桂花、龙凤纹、祥云纹、蝙蝠纹、雪山狮纹、彩蝶纹等。宁夏毯在构图上主要为“格律体”。这是古代中国风水和建筑中广泛运用的结构,讲究环抱、对称和中心的协调布局。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包括选毛、开毛、洗毛、合毛、纺、染毛纱、绘图、织毯、平毯、剪片、洗毯、投沟、整修等工序,传承中国传统裁绒技术,使用“挂经织纬”法,形成了“人字纹”等特有的边经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传承人简介】

  魏海明:男,1965年3月出生于中卫市迎水桥镇。2022年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卫是宁夏手工地毯主要的生产传承之地,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魏海明制作地毯选用的原料主要是宁夏滩羊羊毛,绒度高、纤维细、有弹性、光泽度好。其手工地毯制作工艺基本沿用古代留下来的方法,经过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织出来的毛毯手感柔软,色彩亮丽润泽。            
  中国手工地毯,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五大派系:宁夏毯、新疆毯、藏毯、蒙古毯、北京毯。五大派系手工毯中,宁夏毯因其清雅的风格、精良的品质,得到早期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不仅被清政府定为寺庙专供毯,还作为贡品、礼品毯,成为古代地毯中的珍品,被誉为毯中“官窑”。
  在现场魏海明向记者展示收藏地毯:“这是我们非遗展馆,我们把宁夏传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毯子收藏起来。像这条毯子呢将近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用植物染色,而且它的整个工艺沿袭了我们宁夏中卫传统的织法。”
  魏海明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掌舵着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将曾经濒于倒闭的地毯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对于地毯,他有着深厚的情结。多年来,他竭尽所能地收集中卫手工地毯及相关资料,将中卫手工地毯的历史呈现给来访者,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卫手工地毯的前生今世。
  魏海明说:“中间的一些纹样呢,就是最古典、最传统的琴棋书画,这是咱们整个宁夏最经典的一个图案,这条毯子非常有代表意义,也非常有历史意义。”
  宁夏生产手工地毯历史悠久。西汉以来,地毯生产从新疆沿着丝绸之路经青海、甘肃、宁夏,以及陕西的神木、榆林,传播到内蒙古、山西各地,后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据介绍,宁夏手工地毯制作技艺迅速发展是在清代中期,这一时期技艺越发精湛,风格基本成熟,宁夏地毯风格定型,成为手工地毯中 的佼佼者。
  魏海明说:“中卫手工毯的制作是从新疆那边传授过来的,有一个匠人最早办了一个麻绳社,沿袭过去的历史,带动一些徒弟。开始也就是一年做上几条,慢慢地从一年做几条到一二百条,最后呢慢慢延续到中卫成立了一个县地毯厂,是这样的过程。”
  魏海明所说的匠人就是中卫手工地毯第一代传人金海。清朝年间,他从青海来到中卫县城,办起了地毯作坊。自此,中卫开始了制毯手工业。中卫手工地毯用料上乘,经线为棉质,栽绒为羊毛,手工编织,纹理清晰,起绒较长,植物染色,色彩纯正,毯面富有光泽。其图案疏朗,设色多采用姜黄、深驼、浅驼、深蓝、月白、棕咖、香色等,以浅色勾边,凸显冷暖对比,以两晕色技法,彰显纹饰,雅丽多彩却不失庄重威严。一路传承延续下来,中卫手工地毯一直备受欢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卫县地毯厂的辉煌时期。
  魏海明说:“当时县地毯厂一年做两三千万的产值。那时候的地毯厂非常辉煌,产品主要做出口,主要销售日本啊、美国呀,包括欧洲一些国家。”
  中学毕业后,魏海明进入中卫县地毯厂工作,他从学徒工做起,稳扎稳打,学会了手工地毯的全部技艺和流程并逐步走上管理岗位。
  魏海明说:“我们当时进地毯厂,从学织毯到编织、到图案设计,对每道工序的技艺、核心的东西都必须要懂、要学会,所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的师傅呢叫刘淑梅,师傅也是一刀子一刀子给织,怎么教怎么做,当时也没有什么文字性的东西,都是口口相传,现场给你指导给你教,把每个环节才能学会学精。”
  宁夏中卫手工地毯之所以出类拨萃,除了原料好外,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复杂。目前,中卫手工地毯,基本上还是沿用古代留下来的方法。制作工序有选毛、纺纱、染纱、绘图、上经、栓绞、打底数、结扣、过纬、剪毛、平坦、洗毯、剪花、整修等14道,技术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其中的编织方法,继承了中国传统裁绒技术,使用“挂经织纬”法,绾结8扣,同时形成人字纹等特有的边经形式。编织密度纵向每5厘米有11到15个结,厚度为5到8毫米。这种编织密度及厚度非常结实稳固,使用多年不会脱线损毁。
  魏海明介绍剪花工艺:“这条毯子呢它是织毯织下来以后,平(整)毯、洗毯,洗完晾干以后就要剪花这道工序。剪出来整个毯子的立体感就出来了,毯面的这个纹样里面的像蝴蝶呀牡丹花呀,凸显出来了,看起来非常清晰。目前这种工序也是一直延续到现在。技术要求比较高,这些师傅都干了几十年了。”
  按部就班的日子让魏海明及其同事们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红红火火的中卫县地毯厂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日渐式微,最后只得通过改制勉强度日。
魏海明说:“到了(19)99年 ,产品整个销售就出了问题了,库存量特别大,销售不出去,(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产品的更新呀跟不上,再加上金融危机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整个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几经周折,魏海明接手了改制后的原县地毯厂,2009年,他重新注册并改名为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魏海明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创新设计,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使中卫手工地毯又一次焕发新的生机。十多年来,公司斩获了多个奖项和荣誉。目前销售市场稳定,订单源源不断,年生产量达10万多平方英尺。
  魏海明说:“我对这个行业还是比较有一种情怀吧,我们手工地毯毕竟都做了这么多年了,不做真是太可惜了,因为通过多少年我外面跑经营啊、销售呀,我对市场还是比较了解的。”
  2012年6月中卫手工地毯织造技艺被自治区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5月,手工地毯制作技艺被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元月,魏海明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魏海明说:“作为一个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呢,我们除了在做这个传统的技艺,在延续,在发展,在创新。这两年我们把宁夏的岩画和传统的工艺结合起来,非常受市场的欢迎。”
  公司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稳定地托起了一百多号人的就业。魏海明一直没有忘记肩上的传承责任。如今,他培养起来的传承人就有八九个,其中两个已经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了。作为得力助手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袁红英,一路跟随师傅,学到了很多。
  袁红英说:“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编织出自己喜欢的纹样,特别的有成就感。跟上魏总学习,起初就学习的是100道的,我们要一格一格的盯起来,少一道都不行,栓出来每天(魏海明)都要用尺子去量,我们的宽度够不够,高度够不够,厚度够不够,每天都在给我们指导讲解。”
  魏海明说:“我的一个观念就是宁可利润低一些,少挣点钱都行,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把这个行业坚持下去,要传承下去,绝对不能把这种技艺在我的手里断了。”
  一路风雨一路歌。中卫手工地毯在时代的洗礼下起起落落,但是作为一项优秀的非遗项目,有了像魏海明这样的传承人,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精心呵护,忠诚守护,将感情、信念融入非遗技艺,在传统与继承,创新与包容中探索前行,宁夏中卫手工地毯就如同它绚丽的图案一样,锦绣灿烂。






【非遗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716.jpg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722.jpg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727.jpg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731.jpg


微信图片_20230413143734.jpg


图文来源:【宁夏旅游广播】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宁夏回族自治区)传承人:袁红英

下一篇:【非遗动态】中榛阁榛子惊艳亮相第三届海南消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