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新华网武汉8月20日电(记者喻珮)“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几句经典戏文、耳熟能详的唱段一经播放就久久回荡在戏迷的心间。这是从湖北省黄梅县流传开来的“黄梅戏”,也是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

  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黄梅戏是湖北、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黄梅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在近期与年轻戏迷的交流中说,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是黄梅戏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尤其在多元文化的当下,需要把传统戏曲与年轻观众喜欢的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好听好看”的黄梅戏。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省18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增项目5项、扩展项目13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大类别,入选率在全国居于前列。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数据显示,湖北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5项(145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3项(601个项目保护单位)。

  字节跳动旗下综合数字化营销服务平台“巨量引擎”近日发布《2021巨量引擎非遗文化白皮书》显示,今年以来,“非遗”类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走红”,播放量逐月攀升,同比增幅达188%。

  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10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557项,其中抖音覆盖率达到97.94%,抖音相关视频总量超过1.4亿。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活动带动,“非遗”类短视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数据显示,2021年5月,“非遗”类短视频的点赞量、评论量、分享量较2020年5月分别增长了138%、289%和454%。无论是来自北京、天津的京剧、相声等热门曲艺形式,还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来自福建福州的软木画制作技艺等小众项目,都在抖音上积累了大批粉丝。

  相关专家指出,“非遗”类短视频能够在互联网短视频众多垂类当中“杀出重围”,充分说明目前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非遗保护的浓厚社会氛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不久前在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美景。非遗内容、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品牌、非遗的创作形式等方面也通过互联网及短视频的形式推荐给全世界。

  从万里长城到浪漫的鼓浪屿,每个世界遗产之地都在传播价值。从京剧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戏剧,到剪纸、竹编、木雕、石雕、泥塑成为最受欢迎的五大传统美术,这些离现代生活、离年轻人渐远的手艺通过互联网被发现、被看见。

  对于非遗项目来说,被看见,就是一种守护与传承。

  有数据显示,在短视频平台,高质量、高影响力的非遗创作者数量增速明显。2021年5月,累计曝光量过亿的非遗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191%。而粉丝量级较高的非遗创作者,其作品也获得更高的喜爱。

  “云游非遗·影像展”暨“首届荆楚非遗购物节”近日在武汉启动,全国多家电商平台开设201家店铺,为湖北2000余种非遗产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助力非遗真正融入当代生活、走进寻常人家。鄂州雕花剪纸项目传承人曹小琴说:“随着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非遗项目的实用性功能慢慢减弱,希望借助此次大规模的线上销售活动,推动好的非遗产品走进大众视野。”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民俗】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屏南双溪铁枝)( 福建省宁德市 国家级)

下一篇:【非遗动态】文化名家谈非遗-潘鲁生:要不断探索使“非遗”成为活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