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if

上口子高跷秧歌是辽南高跷秧歌的一支,素有“辽南一枝花”之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兰小二(艺名)从关里来到上口子地区,建立“兰家班”,是最早的上口子高跷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口子高跷会将高跷秧歌中的“扭、浪、逗、相”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同时吸收了“耍孩儿”、“戈戈腔”和“海城喇叭戏”、“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精华,通过队形的变换和人物的精彩亮相渲染出火爆热烈的气氛,在大辽河地区广泛流传。

上口子高跷秧歌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程序都衔接自然。虽然有的在二三人的小场中增加“落子腔”(评剧),有的在动作中增加了杂技成分,但是整场表演仍旧动作利落、程序连贯,给人以视觉上的紧凑感。

2.gif

上口子高跷秧歌在乐曲、服饰、技巧上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表演上有所发挥。入场时除采用全体队员“架象”① 造型进场外,还边舞边加入各种绝活技巧,表演结束时全体队员以编龙造型退场。使观众既看到了优美的舞姿又看到了高难度的动作。

上口子高跷秧歌表演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每逢节日、假日、庆典、婚礼、老人祝寿等,随时随地都可以演出。高跷秧歌队经常采取巡演的方式到异地交流,在交流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仅恢复了上口子高跷秧歌原有的风貌和独特的技艺,还挖掘出不少以往没有表演过的古老节目和形式,丰富了自身的表演内容,开发出了《三环套月》、《金鸡独立》、《蝎子爬城》等优秀传统节目。

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名录项目时更名为“上口子高跷”。

①架象:又称“搭象”、“起象”、“上象”,寓意“太平有象”,象征吉祥,是表演叠罗汉的群体造型,一般多用于入场。

上一篇:【黑龙江·传统美术】鄂伦春族剪纸(省级)

下一篇:【辽宁·传统舞蹈】丹东上打家什高跷(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