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潍坊市临朐县
  【简介】

春节时间

        对过年,临朐周姑戏这样唱: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眨眼就到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熟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饽饽,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

        临朐人称呼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为“过年”,它并不单指除夕和正月初一,而是指从腊月初八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腊八节

        农历的十二月古有腊祭,初无定日,南北朝时,始定于腊月初八。佛教的说法,这天是佛祖成道日,寺庙僧侣食粥,佛教徒亦习用之。后来古礼和教习合二为一,家家户户以粥为早餐,渐沿成风,而称“腊八日”。俗语说:“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谚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自此,集市上摆摊售卖年货,有了春节的气息。

        农村过去早晨多做稠米粥,主料小米,配料杂粮。20世纪80年代,又添了糯米、豇豆、红小豆、大米、红枣、麦仁、玉米仁、花生米、核桃仁、桂圆肉、莲子等做成的“八宝粥”,也有删繁就简只用其中二、三种的。“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细火煮熬,出锅后再撒上红糖、白糖,甚至蜂蜜,别有一股香味。过去一年之中,仅喝此一回,最为幼儿喜爱。俗话说:腊七腊八,冻煞叫花。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营养可口的“腊八粥”,确实是增福增寿的美食。

现在,吃腊八粥的习俗,在临朐已有渐淡渐无的趋势,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备有大米、小米、糯米、玉米等,粥已成了家常便饭,人们不再刻意在腊八这天做腊八粥吃了。不过,自腊八这天起,村民在意识里行动上便开始赶集上店、备吃、备穿、备用“忙年”了。

 

过小年

        多少年来,临朐习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天,需燃放鞭炮,包水饺,晚上喝酒,举家庆贺。这一天最流行的习俗,就是祭灶。

        过去,农家厨房锅台边墙上,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贴着神像,神像还有些实用性:上面印有新一年的日历,两旁是千遍一律的对联: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辞王爷便要升天,面奏玉皇大帝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玉皇大帝根据这个一面之词,赏罚这一家在新的一年里得的吉凶祸福。因此,辞王爷的小报告十分重要,升天前家人便进行祭灶。

        祭灶供品一般是柿饼、软枣、糖果之类,但少不了麦芽糖,也有摆美味佳肴的。供品多用甜食,意思是黏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爷的嘴甜,光说好话。供品摆好后,在灶王神位前,放上烧纸和用箔叠的元宝,以及用纸粘的钱袋子、粮袋子数条,以及灶马(剪的或叠的),然后磕头祭拜,老人家念念有词的祝福祷告:“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去时少说是非,回来多带粮钱。”现在,农村的房屋已由过去的土坯房换成了砖瓦到顶的玻璃窗子,铝合金门子,绝大多数农        家已不再用又大又笨的锅台,取而代之的是煤气灶、电饭锅、沙发、茶几、电视机等现代家用电器。所以,辞灶习俗正逐渐淡化。年轻人已不供灶神祭祀,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灶王爷。

 

  

         写对子·买对子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

        自腊月二十四,过年就进入了倒计时。最重要的首推写对联,临朐人们俗称写对子。

        老一辈,村中没几个识文解字的。过年的对子都是户里买下红纸按门窗多少尺寸大小等割好长条或斗方,请村中会写毛笔字的义务代劳。村里仅有的几个写毛笔字的天天写到半夜是年前常有的事。现在村里各家的年轻人,起码也是初中毕业,写对子一般不求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市上也有许多卖春联年画的,为省时省力,许多农户也直接从市场选购油印现成的,内容中意,字体随挑,美观大方。

        春联的种类较多,分门对、框对、横批、斗方等,门对贴门板略上的居中部位,框对贴在左右门框上,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正中央,斗方为菱形,一般写一个“福”,贴在影壁、家具等地方。

 

扫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人们习惯把年终大扫除行动简称为“扫屋”,其实不止扫屋,也扫天井、大街,还清洗器具等。从辞灶开始,直到大年夜,哪一家在哪天扫并不固定,主要找个好天气、空闲日。因“尘”与“陈”谐音,过年扫尘,就有“除旧布新”的涵义,意思是一切“晦气” 、“霉气”、“恶运”全部扫出去。从屋笆到四壁,从猪圈到厕所,从庭院到门外、大街,都应清扫一遍,一切“尘”都被扫除门外,人们就可以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过大年了。

        这几年,从城里逐渐兴办起搬家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许多有钱人家,一个电话就雇请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卫生,完工验收付钱走人,一切都方便多了。

 

贴春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说,这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扫尘完毕,人们便在腊月三十(小尽二十九)中午开始贴春联了。

        贴春联得先打浆糊。烧热锅,放凉水,掺入面粉,水温渐渐升高直到开锅,一锅浆糊就做成了。

        贴春联贴大门。传统的春联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新的春联那就更多了:改革开放,勤劳致富;三阳开泰,四化兴邦;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大江南北映红日,长城内外尽朝晖,等等。各家根据情况喜爱等因素选定。

        大门联贴好,再贴门上横批,贴五颜六色的过门钱,直把大门楼装饰得漂漂亮亮像新娘似的。

        贴完大门楼,在对面的墙上或树上贴上一个“福”字,“福”字下一般贴一竖联“出门见喜”,“福”字上贴一过门钱装饰打扮一番。

        然后便进门,依次贴迎壁墙、正房门、偏房门、窗户、家具等,最后贴猪圈门、鸡舍门、厕所。猪圈门的春联一般是“六畜兴旺”或“积粪肥田”,有的直接对带来经济效益的猪进行鼓励:“好大肥猪”或“高产母猪”。过年贴“福”字特别多,门楣上面,窗上、屋门上、大型家具上,都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单从拆字讲,它是说天底下有人口,这人有田地、有衣穿,即为福。人们过年贴得福字,寓着“福运”、“福气”、“幸福”等多重含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更直接地表达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贴,表示“福到了”。不过,在正门上,迎壁墙上,一般不倒贴“福”字,这样显得不郑重,在农用车、摩托车、轿车上,更不能倒贴“福”字。

 

 

剪窗花·贴年画

        过年除了贴春联,临朐人们还喜欢剪窗花、贴年画。

        用彩纸剪的窗花,把正房的窗户打扮得大姑娘似的花枝招展,曾是临朐年俗中动人的一景,现在门窗都换成铝合金玻璃窗,这一景已很少见了。贴年画的风俗,倒是越来越盛。过去贴的年画,多是潍坊木板年画,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麻姑献寿、天官赐福等彩色年画,反映了人们喜庆新年的喜悦心理。

        现在人们贴得年画已经丰富多彩了,有领袖伟人,电影明星,秀丽山河,书画大师佳作等,且年画延伸发展出了各式挂历、画轴等,更高雅、更气派。

 

做豆腐·买豆腐

        因“豆”与“都”、“腐”与“福”谐音,人们取其“都有福”的美意,家家年前都要做一座豆腐,个别户人口少,或其他原因,便合家做一座,一座豆腐一般用6公斤豆子。

        泡豆子,磨豆糊,烧开锅,揉豆浆,出豆渣,斩卤水……临朐人做的豆腐坚硬、结实,炒、炖、炸、烹皆可,这种豆腐过年待客用不完,可以用盐腌起来,春耕时便是就饭佳肴。

        现在,现代化的豆浆机问世,村里已有一年四季做豆腐的经营户,农户自做豆腐的已经没有了,花钱现吃现买,既新鲜又省劲。

 

 

四大美肴·四大美食

        “鸡啊鸡,你别怪,你是主家一道菜……”

        年前杀鸡时,主人会一手攥着鸡翅膀提着鸡脖子,一手执刀,下刀切鸡脖上的血管时,主人会口中念叨着上面的歌谣安慰着临死的公鸡或鸡婆。

        临朐人过年,有待客的四大传统美肴:炖炸鸡块、红烧鱼块、香菜肉(豆腐)丸子、五香冻。

        炖炸鸡块是将宰杀的公鸡剁成小块,沾上细面粉,挂上鸡蛋糊、炸熟备用,来客时切上土豆或山药一炖即可,入口即化,美味可口,常吃不俗。

        红烧鱼块是将鲜鱼去内脏去鳞去口腮切成块,挂鸡蛋糊,炸出备用。来客时另起锅,油热炸蒜片,用醋爆锅,加水小火炖好,加盐、酱油、味精、香油后装盘,热吃香,冷吃不腥。

        香菜肉(豆腐)丸子是将猪肉或豆腐剁成泥,加调料加鸡蛋搅匀后制成一个个小丸子,挂鸡蛋糊炸熟备用。来客时快火一炖,淋上香油,撒上香菜段即可。

        五香冻是用猪蹄、猪皮、猪尾、鸡爪、猪骨、鱼头(以上三种菜的下脚料)加五香面慢火熬制而成。

        以上四菜,以前家家必备。因“鸡”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幸福,“鱼”与“余”谐音,寓意不缺吃穿,年年有余;丸子的“子”与儿子之“子”同字,有祝子平安和祈子祈福之意,五香冻则象征生活五彩缤纷而美满。

        现在,由于大棚菜的普及,人们在冬天也能吃上反季节鲜菜了,过去家家必备的以上四种美肴已淹没在各种各样的菜肴之中,但因它风味独特浓香可口依然保有独特的魅力。

        过年不仅准备下四大美肴,还得备下四大美食:饽饽、大蒸包、团圆饼、年糕。

        饽饽是用自家地里产的小麦磨的粉,用自做的酵母(俗称引子)发好蒸好的,吃着劲道放香,和城里的馒头就是不一样。有的农户还做成花饽饽,上面不仅有花纹,且插满红枣,多用做供品或待贵客之用。

        大蒸包有荤素、长圆两种,长的多为放大的水饺形,圆的馒头状。皮薄馅多,软香可口,一般待稀贵客用。

        团圆饼是用发面做成的千层饼,层层有油盐五香面。此饼不仅口味独特,还象征团团圆圆的意思。

        年糕,有祝愿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临朐人做的年糕上,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甜枣。这种年糕用油或白糖炒着吃,特别的香甜有味。

除夕

        民间称“年除日”,系指腊月最后的一天(大尽年三十日,小尽年二十九日)。

        中午,人们便挎着篦子或带端着食盒到各自的墓地上,给自己的先人摆上供品,斟上酒,烧上香,压坟头纸,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然后虔诚地跪下磕头。一是给先人送钱用;二是告诉他们傍晚回家过年。有的地方还请家堂,即将先人的灵位请回家,供奉在正堂,与家人一块过年。

        过去,祭祖一律是男人的事,现在在祭祖的行列里,已出现了女人的身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重男轻女的旧习俗已冰融雪化,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已经在人心里扎了根。

 

过大年

        供祖请神。旧时,家家于除夕日设供桌,摆香案。供桌最前面摆的是香炉、烛台、酒杯、筷子等。供品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不可马虎了草。第一道酒肴,富裕家庭摆的是三牲(猪头、公鸡、鲤鱼),一般农户摆炸鸡、炸肉、炸鱼、豆腐等。第二道点心,供品的成色要好,份量要足。一般供品为饽饽、年糕和普通菜肴。有的还供奉财神,供品不如供祖先的丰厚。

        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在外工作或有事外出的人,都尽早赶回家团聚,入夜包完水饺,燃放爆竹,然后就把准备的美酒佳肴端到桌上,分上晚辈,按上下席坐,共饮团圆酒,吃团圆饭。旧时,少酒缺菜,只此表示。如今生活大改善,酒肴丰满,守着高堂(父母),开怀畅饮。这一晚就是不会喝酒的,因病不能喝酒的也多多少少喝一点,或以饮料代酒。半夜后,直到黎明,各户烧香纸,放鞭炮、烟花,开始“发纸马”(将天地诸神坐骑的纸马烧掉,送神回天),同时还给诸神烧纸发钱,俗称“拜八方”。夜交正子时,各个山村上空,爆竹声响彻天空,在这“时之元,月之元,岁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灯火通明,屋外是震天响声,天井的上空、村上空、沂蒙山区的上空、整个中华大地的上空,是灿烂的火花,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大年的喜庆热闹气氛这时达到了最高潮。辞旧迎新即指此刻,故常见“一祖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对联。在民间传说的神很多,什么天神、地神、水神、山神、门神、灶神、路神、炕神数不胜数。有人担心不全,惹得神责怪,就在一块红纸或黄表纸上用毛笔写上“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神位”或写“天地全神之位”,供在供桌上,发纸马时一块烧掉,表示这些纸钱是给天地全部神灵的。发完纸马后,全家共吃辞岁饭水饺。这顿水饺意义深远,它标志着人们又增长了一岁,所以人人必吃。一个个象银元宝一样的白面饺子一盘盘一碗碗端上桌,更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进来。”水饺多是素馅,即豆腐、粉条、菠菜等,以敬天敬神,自己吃可包荤馅的。有的还包上几个铜钱(现为硬币)的水饺,传说谁吃着谁有福、发财,预示明年交好运。致使不少稚气的孩子,吃饱了也要再吃上几个。希望撞着“钱包”。吃完水饺后,长辈便分压岁钱,当地叫磕头钱,这时小孩最高兴。之后把锅里的篦子上放上年糕或饽饽、豆腐等,这叫“压锅”,一直压到五马日。

        吃完团圆饭,各家开始守岁,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直守到黎明。因太乏人,人们又称“熬年”。养儿养孙子,不如养身子;守岁熬天明,不如梦天明。现在,懂得享受的人们,已经没有几个傻乎乎地呆坐在炉子旁守岁了,看完中央春节联欢晚会,他们就上床休息,养精蓄锐准备年初一给老少爷们拜年了。

 

拜年

        拜年是人们多少年来的传统风俗。是村民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先从家里拜。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蹬上新鞋,先向长辈拜年,过去兴规规矩矩磕头施礼。现在兴说完“爷爷奶奶好”就调皮地讨要压岁钱。

        给家中长辈拜了年,就高高兴兴出门,先去给同姓同宗的长辈拜年,过去多说“大爷爷起得早!”“大嬷嬷过年好!”等熟套话,现在时兴一般只是问好,或说句吉祥话即可,如“恭喜发财”“新年快乐”“事事如意”等。

        给同族中长辈拜了年,然后就去给异性长辈拜年。大村家家拜时间不允许,一般家庭便有分工,分头去拜。至于平辈的,在街头碰着时互致问候,就不再跑腿到家拜了。

        男士拜年,妇女随后。她们成群结队,穿红着绿,打扮得漂漂亮亮,以获长辈好评。近亲还有给拜年的晚辈儿童压岁钱的习俗,有的长辈,早在年前就兑换了新钞,拜年时分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岁钱数额由过去的元角分向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递增。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都帮着规划,零碎的就买鞭炮、玩具、糖果在节日里乐了、吃了,小额的计划开学用的学习用具、图书等,大额的便存入银行。

        随着生活富裕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更增添着新的内容和形式。过去,大年初一拜年是不出村的,现在差不多家家安了电话,大部分人有了手机,有的户还装上了电脑,村民除了沿袭旧的登门拜年方式外,兴起了电话拜年,视频拜年,拜年的区域一下子扩大到了全球。

        过年禁忌,大年五更的规矩——不好也说好!这句歇后语道出了人们过年时爱讨些彩头,希望一切美好如愿的心理。在除夕夜和大年,旧时禁忌特别多。大人不打骂孩子,还嘱咐孩子多说吉利话,别说粗话、脏话;过年忌生气发火,不说死、灭、逃、病、伤、破、坏、鬼、杀、穷等不吉利的词语,如饺子破了,说笑了;人死了,说老了等;过年不动用农具,不动土、扫地,不动石头,不推碾、磨;不动针线缝衣裳,不纺线织布;出嫁的姑娘不在娘家过年;这天打碎了器物,必须马上收拾起来,并说:“响亮响亮,人财两旺”,“碎碎平安”“岁岁平安”,来个自我安慰。

 

出门走亲戚、待客

        正月初二开始出门走亲戚,一般是先看姥爷、舅、岳父母,再看其他亲朋。一年当中,平时不走动的亲戚,春节后都要走动走动,多先走新亲戚和重要的亲戚,尽量在正月十五前全部走完。过去出门走亲戚,一般情况下,是早饭后迎着八、九点钟的太阳出门去,中午在亲戚家拉呱喝顿酒,下午回家,一天只出一个门。现在,市场经济,时间就是金钱,各人都有买卖需要做,有大棚牛羊需要管,有班需要上,走亲戚已变成了百米冲刺:早上骑着摩托东庄转了姥爷姥娘舅妗子,中午赴西庄坐在岳父家喝酒,下午又窜到南庄的姑姨家里拜年,晚上还不定又赶到北庄的某个亲戚家里吃饭,好歹现在有电灯,白天夜晚一样明,东西南北一阵风,快“例行公事”地拜完年,好干正事去!现在交通发达信息灵便,亲朋间有什么事,随时联系就是。

        客人来了要热情接待。春节时天气寒冷,客人进家门,先请烤火,再烟倒茶。待客吃饭,是“见客下菜碟”,虽然过年的饭菜要早准备,但是招待客人时,也有所区别:对实在客,不太讲究形式;对待稀客,就要有几个盘几个碗,先酒后饭;对待贵客则更加隆重。年下待客比不得平常,酒菜、桌凳、座次都要像模像样,一般男女客分开就席,男客由男主人在外厅作陪,女客有女眷在内室相伴。非属至亲,女客对男客也要尽量回避,封建礼教讲的“男女授受不亲”,如今已破了这些习俗。有的主人会给客人带来的幼儿一些压岁钱,客人也回赠给主人家的孩子一些,多少不定。

        “女婿坐炕沿,半把荷包蛋;女婿坐桌前,盅内酒不干……”

        民谣反映了临朐人对乘龙快婿的爱意。现在不少村庄还有请新客的习俗:即本族内各家轮流作庄,请去年刚结婚的女婿的客,低一辈的年轻人则以借机灌醉姑父出他的洋相为乐。俗话说的:姑父姨夫当驴骑。

        五马日。这是正月初五的称呼,传说以这一天的阴晴来占当年骡马的吉凶,说这一天万里晴空则骡马兴旺。这天家家吃水饺。有的地方早晨还放鞭炮。

人情日。正月初七为人情日,唐代又称“人胜节”,民间习称“人七日”。据传,人情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这天有用七种蔬菜做小豆腐的习俗,说吃了一年运气好不生病。有的地方正月初八叫“转人日”,这一天不推碾不推磨,习惯吃面条。

天老爷生日。旧时正月初九家家户户给天老爷焚香烧纸过生日,并用水饺、饽饽和菜或点心供奉,一般在天井举行。

        石头爷爷生日。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爷爷生日,讹十为石,又称“石不动”。这天不搬动石头,也不动用碾、磨、石臼、捶布石等石制器物,怕惊动了石头爷爷。这天也有焚香烧纸祭石头神的。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还有叫“上元节”的,民间一般习俗称“过十五”,这是继春节之后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至今城乡仍普遍庆祝。

元宵节做元宵、吃元宵是传统习俗。过去自制的枣泥、糖等为馅,黍米面(俗称粘面)滚成元宵,香甜可口。如今超市各式各样的元宵应有尽有,随吃随买,不用自制 了。过十五吃水饺象征富贵,吃元宵象征团圆、和睦,寓意在一年里诸事顺利,圆圆满满。所以此节长盛不衰。

        正月十五,许多乡镇村有组织文娱活动的传统,舞龙灯、玩狮包、跑旱船、踩高跷、赶毛驴、打花棍、扭秧歌、打腰鼓、抬花轿、扮彩车、列方队、耍花灯、放烟火,多种多样,争奇斗艳。有时还集中到县城汇演比赛,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者云集,人山人海。届时春节文化活动达到高潮。

        正月十六,民间俗称“十六日”,这天是妇女的耍日子,全家人吃面条或水饺,结婚的妇女往往走娘家。过了这天,春节才真正出了“节”,实际意义的年俗亦宣告结束,人们怀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以新的思想、新的姿态步入正常的生产生活。 


上一篇:【民俗】临朐婚嫁礼俗(潍坊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木轮推车制作工艺(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