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简介】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于2009年8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主要流传于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白地村民族文化浓厚,被誉为东巴圣地,民间有云:不到白地不算真东巴。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来此考察,使白地成为了一个学术研究热点。白水台位于白地村西端,是国内最大的泉华台地,景象蔚为壮观,被誉为“仙人遗田”。白地文化和自然相得益彰,是香格里拉一道亮丽的风景。
  东巴经典《鲁般鲁饶》和《居兹密》有对纳西先民种麻、纺麻的记载,并指出了在纳西族的先祖高勒趣的时代,先民们就在山上栽种麻树了。其他一些相关史料也记载了种麻纺麻一直以来就是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
  “萨”是纳西族对于麻的民间俗称,作为一种纤维作物长期以来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在栽培和利用这种纤维作物的过程中,纳西先民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技艺体系,是纳西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纳西族社会,人们主要利用大麻的茎皮纤维作为衣着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麻布被称为“培”,再经过裁剪和修饰,构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纺麻在其他纳西族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难得一见,但在白地,仍然有一些民间艺人掌握有这项技艺。在白地,用麻茎纤维纺织出来的麻布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生产生活离不开麻,人生礼仪离不开麻,重大的节日活动也离不开麻。
  白地纳西族服饰的主要原料,男子外衣用麻布织成,呈白色,圆领、长袖,胸部织以一小横道红绿丝线,腰间束一根宽大的红腰带;妇女穿和尚领的对襟长衫,领口织以数道红、绿、黄、黑等各色横线条,下穿百褶长裙。这套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是有别于其他区域纳西族的重要标志。
  农业生产方面,纳西族负重时通常使用一块厚实柔软的麻布用来垫背,捆绑农作物也通常使用麻茎纤维编织的绳索。
  畜牧业生产方面,用以牵、拴牛、马等大型牲畜的绳索就是用麻茎纤维编织而成的。
  手工业方面,制作皮质产品时,也是用麻茎纤维搓制的线来缝合皮革,另外,用麻布缝制的口袋在纳西族地区也很常见。
  纳西族传统的东巴艺术中,麻布也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著名的《神路图》和众多的神轴画都是手工绘制在麻布之上的,还有,众多的经幡也是由麻布制作而成。
  纳西族最大的一个民俗及宗教活动——祭天,“纳西亩卜若”,说的就是纳西族是祭天的民族。祭天,主要是慎终怀远,缅怀祖先的光荣历史和业绩,起到教育后世子孙、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这个神圣的仪式对参加者们从着装到言谈举止都有诸多的严格规定,其中,每个祭天户的男户主必须要穿戴麻布服饰是最基本且不容改变的规定。
 

上一篇:【传统戏剧】 维西大词戏(迪庆藏族自治州)

下一篇:【传统技艺】酥油花(迪庆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