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简介】
  傈僳族“祭天古歌”于2017年6月2日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傈僳族“祭天古歌”是傈僳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学,主要流传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澜沧江沿岸的白济讯乡、康普乡、叶枝镇、巴迪乡傈僳族聚居村落,其中叶枝镇最为典型。
  傈僳族“祭天古歌”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迁徙和对人与自然的定位过程中诞生的智慧与结晶,记载的是傈僳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祭天仪式)中吟唱的二十四部经文。傈僳族“祭天古歌”是迄今为止最长的傈僳族叙事长诗,长达千行,涉及傈僳族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傈僳族先民的历史生活,反映了傈僳族古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内容包括傈僳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象、节令气候、种植养殖、生产生活、传统医药、求神祈福等,是一部从不同方面反映傈僳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百科全书”。
  古代傈僳族信仰万物有灵,认为一切具有生长和活力的植物、动物、河流、日月、星辰等物质皆具有灵魂,形成了自然崇拜。傈僳族一直以来把自己的一切生产、生活都寄托于神灵,相信神灵就在身边,神灵会保佑自己,把世间万物都称为神,如,天神、山神、火神、龙神、家神等,天神地位最高,并举行与此相关的祭祀仪式和活动。其中维西县叶枝、巴迪、康普等傈僳族村寨举行的祭天仪式最为隆重,祭天仪式就是祭祀天神。
  祭天仪式这一习俗世代相袭,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农历冬月(傈僳族正月)举行一次,由占卜师进行占卜择吉日而举行祭祀活动,在村中空地或附近山坡上全村共祭,历时三天三夜,由仪式主持人(祭天大师“尼扒”)吟唱傈僳族“祭天古歌”24部,村寨男女老少都自觉聚集到祭天坛,聆听祭天师吟唱祭天古歌24部。“祭天古歌”的吟唱是很庄严肃穆的,而且吟唱还有禁忌,首先是女人不能吟唱,这和傈僳族漫长的父系氏族社会有关;其次是平时不能吟唱,平时吟唱祭天古歌认为是不吉利的,会触犯神灵而遭受厄运。
  祭天仪式的祭品以中间盛有水的大南瓜为主,传说人在出生后喝了南瓜中的智慧水才会讲话,因而把南瓜作为主祭品(也有用葫芦),天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五谷、肉、酒、茶等一切洁净之物都可为祭品。
  一般只有被群众公认并且能通神的特殊人才来担任祭天大师“尼扒”。祭天仪式上,祭天大师吟唱的“祭天古歌”24部的内容为叙述天神造物经过、宇宙中各神事物的演变过程、感谢天神保佑、请纳贡品、请求天神继续赐福人间、讲述祭品来历、表达虔诚之心。主祭“尼扒”必须在三日前沐浴更衣,停食一天。
 

上一篇:【传统音乐】托顶藏族酒歌(迪庆藏族自治州)

下一篇:【传统技艺】香格里拉藏族服饰(迪庆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