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
  【简介】
  孙诺七林,藏族,1948年出生于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下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荣获云南省民委和文化厅授予的“云南省高级民间美术师”称号。于2015年7月20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67岁。
  孙诺七林从12岁开始就跟随爷爷学习制作黑陶,与黑陶相伴50余载,执着坚守于黑陶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就这样在孙诺七林大师等人的坚守中得到继承与发展。孙诺七林凭着精湛的技艺、专注的精神及丰富的经验成为民间大师。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特色,又表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鲜明的时代风格,黑陶制品从原先较单一的家居生活用具发展到宗教器皿“吉日工”(一种三角形酥油灯),花瓶、香炉、崩玛(佛塔内用于盛放物品)、农色(传说中释迦牟居的碗),生活用具中的脸盆、火塘砖、气锅、牛奶锅、酒瓶、糌粑盒、烟灰缸等。传统的火盆、酥油茶具(摇具,茶罐)等的工艺更趋完美,他最拿手的是制作龙头火盆和盛酥油茶的摇具,这两种陶艺也因此成了他的代表作。
  孙诺七林相继招收了近百名学徒,除了当地的还有来自藏区各地的。他的家族至今已有七代制陶史,如今,他的大儿子、二儿子,一个女婿,还有一个孙子,都在从事黑陶烧制,传承着黑陶烧制技艺。
  尼西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所需的材料是就地取材,挖取附近山上的粘土,生产工具使用自制的木槌、木案、木板底座等。其烧制方式也较为传统,不需要在窑炉里烧制,而是把陶胚放篝火里烧制,直到烧制为质朴的黑色才算完成,成品色泽的好坏取决于陶胚堆放的技巧以及时间和火候的掌握。每一件黑陶制品都倾注了制陶大师的心血和热情。
  孙诺七林的很多作品被迪庆州博物馆收藏,香格里拉县百货大楼设有精品专卖性质的展示柜台。土陶作品火盆、酥油茶具(摇具)和茶罐三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孙诺七林制作的黑陶制品,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参加过广州博物馆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展览。1991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迪庆文化展”中展出的24件陶艺分别由民族文化宫和民族博物馆收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刊《装饰》1997年第二期对孙诺七林及其陶艺作过专题介绍,从此他的声名鹊起,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印度、尼泊尔等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收藏他的陶艺。
  1999年孙诺七林被省民委和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高级民间美术师。2005年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展的作品被销售一空。2007年11月,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组织下,孙诺七林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香格里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并将自己拍摄的黑陶制作片在上海复旦大学学生中进行播放和讲解。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藏族黑陶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迪庆州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与2015年“迪庆州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现场,孙诺七林的作品深受中外来宾的喜爱,同时他还在现场为各界人士讲解制陶史及其传承意义。
  孙诺七林不仅家庭致了富,同时也带动了全村人共同致富,汤堆村里会制作黑陶的村民基本都是他的徒弟。目前尼西乡汤堆两个居民小组制作土陶的有近百户,除了较重要的节日、农忙,都在从事黑陶制作,汤堆村成了黑陶工艺村,尼西黑陶走出了一条作坊式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既保护和传承了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又创造了经济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了新的光彩。
  孙诺七林大师留下的技艺将成为永不消失的文化记忆和美好怀念!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目前,迪庆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年事已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创造良好的传习环境,促进非遗活态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上一篇:【传统技艺】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迪庆藏族自治州)传承人:和志本(已故)

下一篇:【传统舞蹈】德钦藏族弦子舞蹈(迪庆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