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新乡市
  【简介】
  河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文化传承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相承。毛猴用以物代猴、以猴代人的方式,再现中国市井文化,表达人们的情绪与情感,演绎世间百态,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艺术的平衡,表达着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幽默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毛猴介绍:
  毛猴又叫"昆塑",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在过去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富,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它是老北京孩子最重要的玩具之一!
  历史背景:
  相传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师兄们一看,也都说极象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老舍夫人胡洁青特为其题诗:"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毛猴材料:
  制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药:蝉蜕(知了壳)做猴头和四肢;辛夷(玉兰花骨朵)做猴身;白芨碾碎成粉熬成胶做粘合剂;木通做道具斗笠。做成形态各异的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形象。
  辛夷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有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是保护花朵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花骨朵慢慢长成玉兰花。而带绒毛的花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
  毛猴被称作是"立体的漫画"。一只普通的毛猴大约有两三厘米大小,道具大的不过几厘米,小的只有几毫米。道具则是毛猴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增添画面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一个成功的毛猴作品常常是"七成道具,三成毛猴"。




上一篇:【民间文学】固始方言(信阳市)

下一篇:【非遗动态】“欢乐春节”线上系列活动在法国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