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挎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北京最老的香会,这档香会是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从南京带过来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经受过明清两朝的皇封,被御赐为"神胆"。


白纸坊挎鼓在走会时一般都作为殿后,分为文武两类,文会一般有8至10面大鼓,8个沉子,4对花钹,武会则有24队花钹。挎鼓所用的鼓比一般的鼓要大,鼓径在二尺八左右,一尺多厚,一般由年轻壮汉击打,表演时用一条宽布带挎在脖子上,左手扶鼓,右手用鼓槌击鼓。鼓点以快慢、轻重和变化敲击部位来表现技巧,鼓点丰富。武会的表演由于加入了花钹队列变化,翻跟头、打把势等套路变化,更具观赏性,花钹的表演者以十二、三岁的儿童为主。



白纸坊挎鼓表演的音韵特点是: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浑厚洪亮,不躁不乱,响声震天。白纸坊挎鼓在走会表演时,除神胆挎鼓与众不同外,另有4架龙头沉子也是其它大鼓会所没有的,此外,还有一副白纱灯也是白纸坊挎鼓在表演时独有的。白纸坊挎鼓原有鼓点64套,解放后就只能打出十几套了,包括,"扫北战鼓"、"彩云追月"、"得胜令"、"磕乍子"、"大得胜"、"二得胜"、"祈世平安"、"皮"、"馅"和"三锅子"等。


白纸坊挎鼓作为北京地区最老的香会之一,且为井字里唯一的一档挎鼓,又属于香会会规里"幡鼓齐动十三档"里的一档民间花会,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颇丰。


经过几百年历史变革与沧桑的白纸坊挎鼓老会,是京城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今天北京城市发展节奏加快和白纸坊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白纸坊挎鼓艺术的传承遇到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给予有效的扶持和保护。





上一篇:【北京·传统舞蹈】漆园村龙鼓 (市级)

下一篇:【北京·传统舞蹈】杠箱会 (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