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天津市
  【简介】
  皮影戏源于汉,发展于唐、宋、元、明,盛行于清末、民国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皮影流派众多,蓟州皮影同源于唐山皮影,属滦州影系,为唐山皮影西路,是蓟州流行于民间的主要剧种,据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蓟州的皮影班活动于北京东城一带,并和唐山地区影班一并形成北京东城派皮影。据皮影老艺人口述,清末时期,蓟州的蔡永发影班活跃于京城,经常出入王孙府第进行堂会演出。民国期间,蓟州主要影班有袁万顺班、边七班等,他们除满足本地区演出需求外,还经常到周边的宝坻、平谷、遵化、兴隆以及承德、内蒙、东北等地演出,促进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抗日战争期间,蓟县有30多个民间影班。滦西影社袁万顺等皮影艺人深入一线,自编自演《顽固回头》《枪毙杨山》《张月自尽》等剧目,宣传抗日思想,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后,蓟县约有70余个影班。其中,陈云阁所在的新新影社曾为苏联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演出《哪吒闹海》,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双挂印》。文革期间,蓟县的皮影社相继解散。改革开放后,恢复皮影演出。1980年,蓟县文化馆成立皮影一队、二队,演出多为传统剧目,新移植的剧目有《林海雪原》《贫女泪》《白毛女》等。




上一篇:【传统技艺】官善熏肠制作技艺(天津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金桶千层饼制技艺(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