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焦作市温县

【简介】

杨四将军是中国的水神,又称杨泗将军。《大清会典》载:“此神系河南温县人,生而灵异,未冠成神,以治水功德于民,建庙张秋镇。”杨四将军的庙遍布全国各地。据《中国神仙传》记载,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居住在河滨、海边的人,出海捕鱼,病痛不安,遇到灾祸,常常祈求水神爷保祐。如有疾病,数日不能痊愈者,就到杨四庙迎请杨四神像回家,奉置堂上,并请道士驱除病魔。到了傍晚,则由壮汉背负杨四神象,徒步出门,携带一水缸,到水畔有树的地方,燃起火堆,道士作法,捉几只飞蛾放入缸内,则病魔已除,大家回家,俗称“打菩萨”。请神人背负杨四神像送回庙里。

杨四将军的神像,不但供奉在杨四庙里,也供奉在一些大的寺院里。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有一规模超过杭州灵隐寺和苏州最大的承天寺的颐浩寺,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相传有房5048间,占半个古镇,居僧近午,盛极数百年。该寺中有一弥陀殿,南庑间有水神、火神像。水神便是杨四将军。他左手握蛇,右手执斧。握蛇表示有降龙伏波之能,执斧则有斩蛟除魔之力。在杨四将军神像前,每天进香者络绎不绝,整天香火不绝,烟雾缭绕,住僧唸经声、木鱼声响彻殿庑间。

由清河督李鹤年作序成书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敕封大王将军纪略》书就收集了黄河水神6位大王、64位将军的事迹,其中就有杨四将军。他的称号是“管理江河翼运平浪灵佰赞顺杨四将军”。关于这位将军,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将军河南温县人,生而有灵。明永乐间,时年十二,邑水暴涨,作揖济渡,忽失足落水,父大哭,俄见乘板嬉笑,欲呼之,复入水,伸首作龙蛇状,顺流东下。是夜乡人同梦,言受封为将军。康熙年间敕封为将军。

关于杨四将军的身世经历记载最为详细的,当是收集在民国《温县县志》的有关记载。文章是杨姓六世孙杨元修撰写的,后经八世孙杨远昌抄录,十七世孙杨峰青书写,于道光十五年六月六日立于温县西南二十余里黄河滩上的小营村杨姓家庙内。全文如下:将军本行四,因讳也。初生时,其曾袓整,年七十二,梦与神禹言。少顷,闻有鼓乐之声自西南来,遂邀神禹出门视之。见旌旗五色,众人喝道,拥一童子乘白马至门而下,拜谒如礼。神禹曰:“此尔孙也。尝从予善治水,汝好养之。”谆谆者三。整大喜而寤,深疑也。及旦将军生,整遂告其视深、父仟,为志祥瑞兆。时永乐元年六月六日也。稍长,与邻儿戏,好在水旁以锥凿池为小河,注水,编树叶秫桔为舟,行之曲有致。年八岁,浴于坑坎学入水,移时不出,父疑其死,哭之,出无恙。如是者屡矣。年十二,黄河北徙,小营村前成渡口。其袓及诸父作一舟,渡人不取值。是年六月初六日水暴涨,适令其看守渡舟,遂坐舟头,手持竹节小鞭,以足激水戏,父往唤,不应。父怒唤, 即应曰:“我天上儿,今往矣。”父大怒曰:“汝疯狂耶!”趋执之,欲携以归家,未及落水。父顿足大哭,祖及诸父闻,亦哭。转瞬见其从上流乘一木板,长丈许,嬉笑而来。众大惊,呼之,复入水,伸首作龙蛇状,顺水东下,不知所终。于是祖及诸父归,告其曾祖整,整戒勿哭。曰:“此子神灵,非吾家所能存也。”乡党间群疑以为异。明年是日夜,乡人同梦,言其受封为将军,主治水。因共捐资财,立庙祀之。余生也晚,见其庙,闻所传,故笔之于书,以为家乘也。

由此看来,杨四受封为将军,当在明季永乐年间,清朝初期,又敕封为镇东侯总理江湖河道翼运平浪元帅。事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温县知县钱世瑞、清同治九年(1870年)温县知县孙厚均撰写的庙碑记。

温县知县钱世瑞撰写的《重修镇东侯四将军庙碑记》。全文如下:

庙之有祀,所以奉神灵报功德也。《记》曰:“能捍大患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凡有功德于民者,殁而祀之,宜也。”顾功德有显昭于世者,亦有荫佑于人者,祀典所载,神圣不同,灵显则一。而人之生而神者,乃天特生之,以显于世,所谓为民御灾捍患,非常情所能测也。前明封四将军者,自曾祖整由山西洪洞迁温,卜宅于小营村西南里许。祖深,父仟。当明初时,以耕读为业。世有荫德, 而地滨大河,时有水患。自将军之生而殁,温永无河患 ,亦足异也。将军初生时,其曾祖整梦神禹与之言。少顷,闻鼓乐声自西南来。出视之,见旌旗五色,众拥一童子,至, 拜谒如礼。神禹曰:“是尝从予善治水者,以是为汝孙,汝好养之。”整大喜,即寤,深疑焉。及旦,将军生。整遂告其祖、若父,志为瑞兆。时永乐元年六月初六日也。稍长,与邻儿戏,好在水旁,以锥凿地,编树叶桼秸为舟,盖生性使然也。八岁时,偿浴于坑,学入水,移时不出。父疑其死,哭之,出无恙。年十二,六月初六日,黄水暴涨,祖及诸父作一舟渡人。适令其看守渡舟,乃坐船头,手持竹节小鞭,以足激水为戏。父疑之,往唤不应。怒唤之,即应曰:“我乃天上儿,今往矣。”父大怒趣,执之,欲携以归。未及,而落水。父顿足大哭。祖及诸父闻,亦往哭。转瞬间,见其从上流乘一木板,长丈余,嬉笑而来。众大惊,呼之复入水伸首作龙蛇状,顺流东下,不知所终。此则其阴以示人者。于是祖归,告其曾祖整。整戒勿哭,曰,“是儿神灵,非吾家所能存也。”乡党间咸以为异。明年是日夜,乡人同梦,言受封为将军,主治水。因共捐资,立庙祀之。我朝定鼎后,数显灵异,特封为镇东侯、总理江湖河道翼运平浪元帅。凡江河及川陕间,均有将军庙食。盖其生也,异而灵,故其殁也,显而神。其殁御灾捍患,间世而一出者欤。瑞于丁酉夏新莅温邑,下车后即间其事,饬乡绅修葺庙貎,焕然一新。兹因绅士吁请,爰本其家乘事实,勒之贞珉,俾勿替云。

温县知县孙厚均撰写的《勅封镇东侯杨家庙碑记》,全文如下:

古今嘉举,有为之前者,以彰厥美;宜有为之后者,以永厥传。如邑西古小营村,有前明永乐年间封为管理河神杨四将军者,其生前异迹,前知温县事钱公已历言之。至于历代敕封镇东侯、总理江湖河道翼运平浪元帅等封,相传亦久,兹俱不赘。但以余莅任下车后,即奉河督宪张之万札。闻将军在张秋沈家口运船帮至河中无水,运宪江安粮道许道身、运河道敬和向庙虔祷,即沛甘霖,河水陡涨四五尺,运船早达神京。命查将军事迹、后裔。余据钱公《常惺惺斋文集》及将军裔孙监生周从、九召,南庠生联光抄呈家乘,为之申祥。继任洒督宪苏廷魁奏清加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旨钦加灵佑。七年现任抚帅李鹤年因在将军庙左修造驳船显灵,手书“濯灵济顺”匾额,委员斋悬于庙之正殿。八年八月十一日,又奉旨,钦加赞顺徽号。频频宠奉增隆于前代,神功懋著,英灵丕显于本朝,祀典煌煌,致祭维虔,余宰兹土,敢不敬仰。又查知杨氏旧有祭田数段,以为岁修时荐之须,余已出示晓谕,严禁侵占,嘱将坐亩数并勒诸石,以存不替。是为之记。

上述两通石碑,《重修镇东侯四将军庙碑》现已不存,《敕封镇东侯杨家庙碑》现仍保存完整。该碑记中提及的李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 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同治元年,授常镇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光绪元年调河东河道总督兼河南巡抚,七年援河南巡抚,仍兼河督十年。光绪十六年卒。治豫久,多善政,豫人刻石颂之。始任河督,黑岗堤溃,不绝如缕,鹤年亲督二十余昼夜,险工克济。德宗(光绪)尝询李鸿藻以善治河者,鸿藻举鹤年。其卒也,豫民有流涕者。《敕封大王将军记略》一书就是他在河督任上命人编写完成的。他曾亲笔题写“濯灵济顺”匾额,悬挂于温县小营村杨家庙之正殿。可惜此匾今已不存。

在小营村及温县,广泛流传着杨四将军的一些故事。现根据群众的的传说略加整理,记叙如下。

杨家搬迁  奋勇擒贼

明初洪洞移民,有一支杨姓,原藉山西洪洞县城内刘家集椿树胡同。父亲杨国光,生有五子。杨整排行老五。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杨整由山西洪洞迁居河南怀庆府原济源县槐树庄。后又从济源槐树庄迁于温县城南二十五里的黄河滩的小营村西一里许的荒地上。小营村紧靠黄河,地处温县、孟县、巩县三县交界之处 。河对岸是巩县裴峪沟。由裴峪沟往南走不多远便是巩县的孝义镇。温县西半县、孟县东半县乃至沁阳县的群众要东往开封,南下汉口,没有不经过小营村这个渡口的。在古代这里就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当时小营居住着几百户人家,东半村住的是杂姓,西半村住的是徐桑两姓。据说桑家很富裕,光是太平车就有一百多辆,明朝初年,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在小营村北的清风岒一带,出没着一支土匪队伍,土匪头子叫作勉,不知是哪里人氏。他聚集了数百号人,打家掠舍,抢夺财产,掠人妻女,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小营村里的桑徐两姓的族长,得知杨四个儿子,九个孙子都会武艺,便恳求杨整把家搬家到小营村来住。杨家搬进小营村后为了防止匪徒的骚扰杨氏弟兄就把村里中青年组织起来,日夜练武,值班巡逻。匪徒得知这一情况,便不敢再随意来此村了。但温县西半县的群众仍不时受到匪徒们的威胁。村民告到县衙,县府便出告榜招募勇士,如有能擒拿勉者,赏百金。杨整的二个儿子便去应募,然后带领村里青年将勉追到作礼村外,作礼村民在吉政的带领下,也出村擒勉。杨氏兄弟终于将勉捉住,送往县里县官置酒慰劳,并奖赏百金。从此之后,温县西半村的几十个村庄,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老百姓安居乐业,从心里感谢杨氏弟兄为民除了大害。

禹王送子  神童降生

当时杨整已经七十二岁了,但身体仍很硬朗。一家祖孙四代,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明永乐元年六月初五夜间,杨整做了一个梦,梦见禹王来访。老汉将禹王请到客房,分宾主坐下谈话。这时忽听到锣鼓喧天。他便和禹王一起出来观看。只见从西南来了一簇人马,锣鼓齐鸣,五色旌旗迎风招展,队伍中一位年青将军,骑着一匹白马。来到他们的跟前,那青年将军便滚鞍下马,低头拜见。杨整吓得一楞,后退几步站定。禹王忙把小将军拉起,对杨整说:“他就是你的曾孙。过去跟我治水很是能干。你要好生养之,以后会有大用。”杨整听了大喜,遂手拉着小将,并请禹王一同回家。这时禹王飘然而去。杨整正在惊疑间,忽然醒来。他一睁眼才恍然大悟,知道方才之事,原来是一场梦,心中细想,又不得其解。直到天明,也未曾合眼。这时家人忽来禀报,孙子仟媳妇昨夜又添一丁。老汉听说,心中非常高兴。过几天后,家人把小孩抱来让老汉瞧,杨整见小孩长得天庭铇滿,地角方园眉清目秀,相貌非凡,心中甚喜。因其排行老四。就起名叫小四。小四长到了三、四岁时,就喜欢玩水。他和邻居孩童在一起玩耍时,常用木混,小铲挖坑灌水。水上些树叶飘荡当船,他家住在小营村渡口家里便买了一只船南北摆渡。小四也用高梁杆自扎舟船,放在水沟,水坑里玩耍。夏秋之时,父兄常到村里的坑里或河里洗澡,每逢这时,小四便异常高兴,一同跟着前往。这样,他便学会了凫水。有时候,他跳进坑里很长时候不出来,他父亲以为他被淹了。就大哭起来。谁知道他一会儿又从水里钻出来,安然无恙。家里人和邻居都知道小四水性好不但善于游泳,而且还善于潜水。后来他经常跟着船外出。逢年过节时,长辈的给他零花钱,他舍不得花都丢到河里。父亲问他时,他说:“我把钱放在河里保存哩!”他父亲问他要钱,他就用笊篱往河里一捞,就把钱捞上来了。

水里神童   河中救人

那时黄河常常发大水十年九淹,黄河滩一带村庄里的沟沟坑坑常年积水。小孩子们喜欢耍水。他们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从家里跑出来,学习游泳。有些小孩便常常失足落水。小孩们都知道杨四本领高,便常喊他一道出去玩。杨四只要见哪个孩子落水,便奋勇前去营救。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便知道杨整家的杨四,是个乐于救人的小英雄,有时谁家的东西掉到水里,也来唤杨四去捞。杨四和孩子们到水沟里水坑里摸鱼,总比小伙伴们摸的多。有人问他:“你咋能摸到那么多鱼?”杨四说,“我下到水里,能睁开眼看到东西,和在岸上年东西一样清楚。我还能听见水里的动静。所以我才能摸到那么多鱼。”

有一次,他家的船摆渡到河中心。河水湍急船颠簸不已。有一乘客不小心失足落水。船上人大惊失色,都不知该怎么办。这时波浪滚滚,没人敢下去救人。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一个人影,从船头跳到河里。他就是杨四,他下到河里睁眼一瞧,原来失水之人被一只大鳖拖着顺流而下。他追上那鳖,要它放人,那鳖说什么也不同意。于是杨四便同老鳖一起去找河神大王说理。河神大王说:“这个人欠我们债,我们要叫他还债。”杨四说:“他在我们船上落水,我们得对他负责。你们有啥事以后再算帐。这次你必须把人放回去。”河神大王看到杨四态度坚决,不依不饶的样子。便把那人放了。出水时,杨四还顺便提了一条鱼。船上的人见杨四长久不回来,心想他这回恐怕要出事了。正在这时,杨四拉着那个人露出了水面。众人赶快把他们拉上了船内。杨四河中救人的故事变很快在黄河滩一带流传开来。

船锚失灵  杨四显威

明永乐十一年夏天,黄河涨大水。但渡口每天南来北往的人不断艄公无奈只得开船。船到河心,水太大,船篱不得力,艄公高呼:“下稍锚!”可是锚不抓底,艄公急得满头大汗,也没办法。船在河心光转圈。前进不得。船上的行人都十分害怕。艄公心理紧张,但还是壮着胆子。高呼大家坐稳,不要乱动。不要高声喧哗。正在这时,一个巨浪打来,眼看船被卷进去。在这紧急的关头,杨四从船舱内上来,高声叫道:“大家不要害怕,我来也!”只见他纵身跳进河里。不知怎地船像一阵风似的,一眨眼就到了对岸。全船人平安无事,可是却都不知道是怎么冲破波涛,转危为安的。连艄公也都奇怪。原来杨四跳下水后,双手用力一推,船便听话似的调转方向,向岸上驶去。翻滚的波涛顿时平息下来。在危急关头,杨四跳下黄河,把大家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空中行船  一夜返乡

明朝永乐十二年六月,杨四一十二岁。那年,他家的船顺河到山东一带去送货,他也跟着去了。船到山东以后,将货卸完,又装上了粮食往回返。粮食装齐后,天已黑了,也没有正风,船工们吃罢了饭,在船上聊天说闲话。有人说:“今天是六月初五,明天是六月六日哩。咱们对岸裴峪沟,大王庙会今年还要唱戏哩。咱们明天肯定不能去赶会去看戏啦!”其他人也都说:“咱现在身在这里,就是想神法也回不到家啦!”杨四不动声色地说:“你们明天想去赶会看戏不想?”大家说:“回家哩,谁不想回去。”杨四说:“如果大家真想回家去赶会看戏,今天夜里,你们都得听我说,我叫你咋办你就咋办。保证明天叫你们去赶会看戏。”大家说:“好!今晚咱就听你说,看明天你咋叫咱到家。”杨四说:“既然你们却愿意听我说,咱们今晚早点睡觉。夜里船上不管有啥动静,却不要乱动,不准看,不准说话。”大家都去睡了。停了一会,有人没有睡着,只觉得船好像有点动,以听得呼呼响。好像是刮大西风一样。船上有个人家是温县罗坡底村人他偷偷睁开一只眼,一年,船好像在半空中飞似的。后来他那只眼就瞎了。天明船在小营渡口停了下来。他把大家唤醒。说:“你们起来吧船到家啦!”大家起来一看,船果然停在小营村自己的码头旁,众人高兴的下船回家了。

回归天上   封为将军

中午,人们把船上的粮食卸完以后都回家吃饭去了。只剩下杨四一个人在看船。他坐在船头,手里拿着一根小竹竿,用脚踢水作游戏。他父亲吃完饭来唤他回去。他好像没有听到似的只顾自己玩。父亲怕他掉到水里,着急地说:“你疯啦!”边说边用手去拉他。谁知他对父亲说:“你以后不要管我啦!我是天上儿,今天我要归天啦!”说罢,“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就不见了。这时他父亲就大哭起来。不一会,他的家人都知道了都急忙赶来,对着黄河大哭。这时,忽然见他站在一块木板上,从上游是嘻嘻而来。大家一见,又惊又喜,急忙喊他。他却一言不发跳进河里。然后把头伸出来,竟像龙蛇一样顺水向东而去,不知下落。他的父亲和家人在河边哭了一阵,在众人的劝说下,只好回家去了。他父亲把事情的经过向祖父扬整说了,杨整沉思了一阵,说:“你们也不要过于伤心啦!这个孩子是禹王老爷送来的,我家没有这个福气,保不住他,想来他该归天啦!”当天夜里在,他父辈和乡亲们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已经成为河神,被封为将军。第二天早上,人们到河边杨四落水的地方去,只见从河里伸出一只大手,有簸箕那样大,上写“杨四将军”四个大字。人们这才相信,杨四真的被封为将军了。

黄河塌沿   不塌小营

此事很快传遍黄河两岸。县里知道后,县官亲自来访,然后把情况函级上报到京城。永乐黄帝闻听此事,传旨派遣官员来当地查证落实。官员回京复旨,奏明永乐皇帝。永乐皇帝遂下旨钦封杨四为“杨四将军”,并命在小营修庙祭祀。于是在小营村路西修了个小庙。逢年过节,各地百姓都来烧香祭祀。杨四将军就在这一带,保佑老百姓安全渡口。有一年,玉帝降旨,叫“水淹闻乡县,河塌小营村。”于是黄河陡涨,淹了上游的闻乡县,可是小营村却没有塌到河里。河水只塌到小营村南边就停了下来,保留了这个古老的村庄。这是为啥?当然是杨四将军不愿意把小营村塌到黄河里。虽然他在这里只生活十二年,但他已和这里的父老乡亲心心相印。他宁愿违背玉帝的旨意,也不肯让百姓遭殃。从此以后黄河塌沿,往南塌到邙山岭根,往北塌到小营村南。黄河每十年往南塌,再十年往北塌。黄河南塌,河北种地。黄河北塌,河南种地。就以黄河为界,后来玉帝知道小营村没塌进黄河,是杨四作的弊,就把杨四将军调到清江为大王。

保佑乡亲  王宣卷庙

杨四将军调到清江之后,也非常灵验,为当地老百姓所称道。之外,杨四还特别对怀庆府一带的乡亲予以佑护。凡是怀庆府人到南方去住商或于其他事,只要路过清江,船上的艄公就知道了,为啥会知道?杨四把怀庆府人都当作他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只要有怀庆府人一上船,清江里的鲤鱼就要往船上跳。时间长了艄工就知道了这个秘密。他就会高声喊叫:“哪住客商是怀庆府哩?你的老乡杨四老爷给你献礼哩!”然后艄工就会捉住鲤鱼让大家一看。随手就又把鲤鱼放到江里去了。这时怀府客人就要买酒买肉,买香纸鞭炮,祭祀杨四老爷,予以还礼。这样。船只在江里航行便可平安无事,一帆风顺。

清道光年间,温县王薛村有个叫王宣的,先是在京城作官,后来调任江南。他上任时,路过清江。船在途中遭遇了风险。王宣便在船上祝愿祷告,“如果杨四大王保我无是无非到达目的地,我给老人家整修庙宇,再塑金身。”王宣许愿后,汹涌的波涛平静了下来,疯狂的大风平息了下来,船儿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目的地。于是他就给家里写了封信,让家人到小营村为杨四将军修庙。家人得到这封信,就开始动工修庙,当时请的木工老师,在辛庄庙也有工程,他在小营村把尺寸量好,就去辛庄干活了。有两个锯工在锯大梁时,两人拉着大锯锯了半天,光听锯呼噜呼噜响,就是锯不下去,他们觉得很奇怪,只得只得去辛庄庙找老师。谁知老师在辛庄庙干活时,一不小心,斧砍了腿,不能行走。老师听了来人的诉说,也觉得太奇怪了,于是就暗里祷告杨四爷,你如果在三天内保佑我脚好,我就先去给你老人家干活。说来也怪,过了三天,他的脚果然就好了。他马上赶到小营来,然后又用尺量了量尺寸,那梁很快就锯掉了,那挂有锯口的梁直到解放初期还架在杨四将军庙里,小营村许多上年纪的人都曾亲眼见过。

将军显灵  康熙加封

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在南方作乱。康熙便调动兵马,前往南方平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万大军吃的用的,主要靠水路运输。航运最怕的就是逆水行舟或遇顶头风。如果天旱水少,运粮船便寸步难行,可是这些运兵运粮船只,只要一进入清江流域,都非常顺利。江水浩荡,江风吹满风帆,从不耽误一点事儿。有时明明没风,但只要祷告一番,风便会从江面上出起,吹着船飞快地前进。于是带兵的将军和地方上的官员,便将这事向上奏明朝廷。康熙皇帝为了表彰杨四将军的功勋,便传旨敕封杨四为“镇东侯,总理江湖河道翼运平浪元帅”,并在小营村打造杨四将军庙。到了同治年间,漕船在张秋镇沈家口运粮时,河中少水,运河道、江安粮道等官员向杨四将军祈祷,即下甘霖,河水陡涨四、五尺,运船顺利抵抗帝京。为此,同治皇帝连续两次为杨四敕封“灵佑”、“赞顺徽号,对杨四大力褒扬。

柳树挡水  保护小营

民国二十二年,黄河涨大水,小营村里的人都到离村一里多路的黄河大堤防汛。黄河水涨得很快,马上就要漫堤,有人就赶快来村里报信。这时,村西南方的黄河土堤被冲开两个大口,宽约数丈,出槽水犹如万马奔腾,水头直向村里扑来,眼看村庄就要被河水冲毁。村里的老人便都到杨四爷庙里求神祷告,希望杨四爷保佑村民。村里有个财主,叫刘明三,长工连忙套了三头骡拉着人赶紧往清风岭上的招贤逃。可车刚到村北河洼,水已经窜过来了。村周围全都上了水,村里低的地方也进了水。人们一片惊慌失措,感到这下可大难临头了。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黄河大堤开口处,有几棵大柳村被水冲倒,挡住了水头。那水被柳村一挡,水头便改变方向,由向北改为向东,顺堤而流。大水便没有再进小营村。虽然村里有些地方上了点水,但人畜,财产却没有受到损失。水退后,村里请戏班子在杨四爷庙前戏楼上唱了三天大戏,感谢杨四爷保佑小营村。

鬼子拆庙  杨四显灵

经过历代扩建,维修,小营村的杨四爷庙到抗日战争前,已成为温县境内一处著名的景观。它大约占地五亩,庙前南端,修了一座三间戏楼,台高四尺,房上五脊六兽,离庙约七、八丈远。戏楼北边是山门,门内有东廊房三间,西廊房三间,中间是砖甬道,甬道北端是台阶,然后是拜殿,拜殿内挂有三十多挂匾额。拜殿后边东边村有两通石碑,两边树有三通石碑。碑后是大殿三间查檐,上边有呑脊吻兽、飞鱼、海马、四角四兽张嘴,兽上有铁杈,下边有短人。殿门四扇隔扇门。殿内有喛龛,神像。杨四将军的神像是木刻的,头上梳了两个双鬓,头戴王冠,身穿凯甲,右手按膝,左手拿着圣旨。杨四将军的左边,立着金童,双手捧印,左边立一夜叉,眦牙裂嘴,右手拿一三刺钢叉,左手握一蛇头,蛇身缠在其胳膊上,赤着双脚,裤腿卷在腿肚上,立眉瞪眼,非常怕人,据说杨四将军的真身象一条小蛇,身长七、八寸,全身金黄色,头上有个王字,在王字上边有两个黒点,传说那两个黒点就是他头上的双鬓。见人不跑,好像要和人说话似的。你要一祷告,它就转圈。你要拿个盘子,祷告要它上去,就就上去。你要问什么事情,你要它点头 ,它就把头点三点。它要一蜕壳,再说什么就不会动了。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大都知道此事。

杨四爷庙每年有四个庙会,即正月十七,三月十五,六月六,九月十七。每逢庙会,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来此烧香、敬神的,经商买卖东西的,旅游观光的,遍及温、孟、沁、武、博、巩等县,有的来求子,有的来还愿,庙前庙后,人山人海,念经的有十几坊,鞭炮声整天不断,烧香的庙内挌不下,就在村西大路上烧,有的半里路长。

每年的除夕,由小营村迁往安乐寨的杨家,组织族人,锣鼓喧天,旗、牌、伞扇,全付銮驾,来小营村杨四爷庙接关节,正月初六再送回,非常热闹。

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温县后,为了防止黄河南岸国民军队的进攻,就在小营村南大堤上庙路口,设卡修炮楼,为此,鬼子就在村里拆房拆庙。他们派人首先把杨四爷庙前的三间戏楼扒了,继而又把庙内东西六间廊房拆掉,接着又把拜殿的两座山墙也拆掉了,准备第二天来拆大殿,村里百姓对此忧心忡忡,可实在也没办法。夜里,带队的太君做了一个恶梦,他梦见杨四将军带领很多人去围攻他的指示据点,要杀他的头,闹得他一夜没有睡成觉。这下可把太君吓坏啦。第二天,日本太君和他的翻译来到小营村,指着杨四爷的庙对村里的一个老汉刘俊三伸出大姆指,说:“大大的,普啦普啦,不行的。”日军翻译说:“太君说,这个杨四你好大大的,拆这个庙是不行的。总的来说,就是这个杨大王太厉害啦,这个庙是不能再拆了”翻译又对刘俊山老汉说:“昨夜,杨四爷带领很多人马去捉拿太君,要杀太君头,闹得太君一夜未睡好觉,所以今天不拆庙啦,光拆民房。”从而扬四爷庙留下了一个不完整的拜殿和一个大殿。

杨四精神  万古流传

杨四爷残存的拜殿和大殿,也未能幸免。1960年杨四爷庙被彻彻拆除,木料和砖石拉到了祥云镇,修建了祥云镇礼堂。杨四爷虽然遭到了浩劫,但是杨四将军的精神却依然留存在人们心中,杨四将军的故事仍在人们口头流传。一些群众把杨四爷庙里的石碑精心保护了下来,一些庙里的建筑部件,也被人们千方百计收藏了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县在收集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温县卷》时,就将《关于杨四将军初的传说》一文予以编入。近些年,小营村的群众为了弘扬先贤精神,慷慨解囊,又将杨四将军庙修建了起来。并且多方收集杨四将军的传说,向有关方面反映。温县文物部门亦对杨四将军庙的文物进行调查,核实,已将杨四将军庙作为文物点。杨四将军有灵,并会感到欣慰。我们相信,随着时日的推进,杨四将军舍己救人佑护一方百姓的故事,将会留传下去,永放光芒。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河南省焦作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西南王盘鼓(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