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临汾市
  【简介】
  太平绣球是流传在北方晋南古太平(今临汾市襄汾县一带)民间用来传递爱情、吉庆纳祥、民间狮舞等活动中的传统吉祥饰物,多用丝布绸等制作而成,由12个瓣组合在一起,寓意吉祥如意、阖家安康。太平绣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造型优美,形式多样,图案夸张,体现了北方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绣球也从原来的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的爱情信物发展成为现在的吉祥物、礼品、装饰品和体育器具等多样功能的文化产品。
  绣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以前。有关绣球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上巳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蛇,男女目成,则女受蛇而男婚已定。”此后,关于绣球传情、择偶的风俗不断出现在不同时期的古籍记载中。《汉书·礼乐志》记载,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
  “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
  明代朱辅《溪蛮丛笑》曰: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期,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各曰飞蛇。”绣球的历史可见一斑。
  晋南地区古时流传的习俗,新媳妇上门之后,婆婆赠送其绣球,寓意吉庆祥和;小孩出生后悬挂绣球,驱灾辟邪,祈福孩子健康平安;绣球延续至今,多用棉花、香料、药材为内饰物,具有提神醒脑、防虫驱邪的功效。
  太平绣球内涵深厚、历史悠久,贮存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它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颜色传统,多用红色搭配,在生活中提炼纹样,注重对事物本身的再现;绣球圆润的造型寓意团结和睦,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本民族文化的美好向往,凝聚了对生活的需求和传统审美,是民族地方文化的典型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地方美学和文化领域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非遗动态】福州夜市经济红火 助力残障人士展才艺

下一篇:【传统美术】永和剪纸(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