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莱芜市
  【简介】
  嘶马河,在莱城往西15华里处,它自北向南流入大汶河,河水时而湍急,时而缓流,见证着古往今来莱芜的历史演绎。关于嘶马河的由来,流传着汉代廉吏赢长韩韶的一个感人传说。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记载: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也。少仕郡,辟司徒府。时,太山贼公孙举伪号历年,守、令不能破散,多为坐法。尚书选三府掾能理剧者,乃以韶为赢长。贼闻其贤,相戒不入赢境。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韶愍其饥困,乃开仓赈之,所禀赡万余户。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以病卒官。同郡李膺、陈寔、杜密、荀淑等为立碑颂焉。
  据说,当年韩韶到嬴县上任后,一方面除暴安良,派出衙役捕头将乘公孙举袭挠之际趁火打劫、坑蒙拐骗的奸商处斩示众,稳定了民心;另一方面,派人召幕青壮年加固城墙,抵御贼寇人侵,使赢城很快稳定下来。公孙举知道韩韶是一个贤明的人,敬重他,就与部属约定,都不准进入赢县境内抢劫,赢县百姓得以安居。但是,赢县的邻县却受到公孙举更多侵扰,闹得当地百姓不得安生,男人无法耕种,女人不能养蚕织布,土地荒芜,百姓无法生活,只好纷纷逃入赢县乞讨衣食。韩韶怜悯流民,即下令开仓赈济。当时没有皇命擅自开仓放粮是有违王法的,主管粮仓的官吏非常担忧,急忙阻止他说:“这样做是要丢官受刑的啊!难道您不怕吗?”韩韶坦然回答说:“我如果因为救这些即将饿死沟壑的老百姓而违犯王法,就是被处死,我也死而无怨,死得其所!”(原文为:“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成语“含笑入地”即来源于此。)遂继续放粮救济流民,史书载当时获得救助的达一万多户。太守闻知韩韶一心为民,对他私开官仓竟不治罪。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韩韶把赢县治理得民风纯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他也因夜以继日的操劳,导致疾病缠身,不得不告病还乡。老百姓听说父母官回归故里养病,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攀辕卧辙,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程又一程,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感谢情。当走到嘶马河这个地方时,韩韶含泪向乡亲们道别,众人齐刷刷地跪倒磕头,祈祷恩人一路平安,祝福身体康复再回赢城。韩韶来赢县上任时骑来的牝马早怀有孕,后在嬴生下一头枣红马驹,韩韶珍爱如掌上明珠,但在即将离开赢县之际,他毅然指着牝马身边的枣红马驹说:“此驹生在赢城,吃赢城草,喝赢城水长大,应该留下来。”说着让人把小马驹栓留,自己跨上马,挥泪而去,马驹恋母,母马恋驹,相互嘶鸣不止。
  人们万分感谢韩韶为民造福的恩情,将留驹处的河流取名为“嘶马河”,并树碑立传,以示纪念,其中一碑上书曰:“韩韶留驹处。”后来,人们感念韩韶,纷纷在此建房居住,聚而成村,村以河名,成了今天的嘶马河村。韩韶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形象也与“嘶马河”这一地名一样为莱芜人民所永远铭记,明代莱芜秀才任泽曾在莱芜县城东部门外建范丹、韩韶二公祠,明清两朝将其崇祀为名宦。

上一篇:【传统音乐】苗族山歌(桂林市)传承人:潘永球

下一篇:【传统戏剧】临桂彩调(桂林市)传承人:秦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