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淄博市
  【简介】
  炉神姑的故事起源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在铁山一带流传广泛而久远。但是,对于炉神姑的姓氏名字却说法不一,张店一带称其为李娥,淄川、铁山一带称其为丁氏,也有人说她的姥娘家就在铁山的大寨村。
  张店地区的传说是:很早以前,在铁山北麓卧着一头硕大的铁牛,它白天睡觉休息,夜晚则爬将起来偷吃附近的庄稼,每夜蚕食若干亩,百姓苦不堪言。便联名上书官府,请求为民除害。
  官府贴出告示,广招技艺高超的冶工,限七七四十九天,将铁牛熔化,否则问罪斩首。冶工们日日夜夜在铁牛旁烧火、加炭、鼓风,炉火一尺多高,考得周围的东西都快要焦了,可是铁牛却毫发未损。第一个期限过去了,铁牛未被融化,冶工们全被斩首。很快,第二个期限又到了,铁牛依然未化,问斩的命运即将降临到第二批冶工们的头上。这天清晨,一个叫李娥的姑娘,为父亲送饭来到冶炼工地上。她盛上一碗饭,端到父亲面前。父亲摆摆手让她把饭放到一边,仍然蹲在那里呆呆的低头不语。李娥再看看别的工匠,也都像父亲一样愁眉不展。她便问:“爹爹,怎么了,大家都不高兴?”爹爹说:“期限已到,铁牛未化。今日正当午时就是我和众工匠们的被斩之期。”
  李娥听后,悲痛万分,禁不住沛然泪下。她站在炉旁,泪珠滴进炉里,铁牛的眼睛立刻被花掉了。她既惊又喜,急忙试着摘下一只耳环丢到炉中,铁牛的一个耳朵化掉了。李娥暗想:我要是跳进炉里,铁牛不就全化了吗?这样,既能救父亲和工匠们的命,也能化铁牛为乡亲们除了这一祸害。。。。。。想到这里,她一纵身跳进了熊熊的炉火之中。铁牛立刻瘫倒融化,李娥也化作一阵青烟飘然升空而去。
  父亲猛然发现女儿跳入炉中,急待起身去救,已经晚了。慌乱中,踢到了女儿用瓦罐送来的菇楂汤(即面疙瘩),菇楂汤撒了一地。这便是今天铁山一带的亁菇石(学名姜结石)。李娥的父亲望着化铁炉中飘飘升起的青烟,焦急地呼唤着女儿的名字。这时,只听到女儿在空中叫了两声:“爹——,爹——!”就再也没有声音了。顿时,天空乌云骤起,雷声大作,电光闪闪。随之又由阴转晴了。百姓们无不诧异,都说这是李娥为救父命,为百姓除害的至孝至善之行感动了上天。为了褒扬李娥的孝行和拯救一方百姓的恩典,乡亲们为她修祠塑像,把她奉为神灵,名之曰“炉神姑”,并且定时祭奠膜拜。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炉神姑的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日)百姓们都烧香祭拜,世代相沿至今。
  李娥的母亲去世以后,人们以她培养出了这样一个好女儿而感其大恩大德,尊称她为“奶奶”,她的坟墓称作“奶奶坟”。(地址在今淄博铁山东约一华里铁冶村西炉神姑陵园内)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农历六月十九日,人们也像祭奠她的女儿李娥一样,从四面八方来此设供、焚香、以祭奠这位伟大的母亲。
  据史籍记载,最早的炉神姑庙为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的炉神庙,位置在铁山东北麓。此后,在冶里村西今炉神姑陵园以南建有炉神姑庙一座庙,立碑曰“商山宝障”;再后,炉神姑庙迁建于铁山南三华里的孟家海庄(即孟家村)。孟家庄炉神姑庙,现有古碑自清乾隆十九年至民国十一年碑刻九方。乾隆十九年(1754年)碑略述炉神姑故事,道光十七年记新建钟楼一座,民国十一年有《重修炉神庙碑记》。公元一九九三年,由民间捐资在孟家庄旧址重建炉神姑庙,庙门悬“格天佑民”匾额。2012年坐落于铁冶村西的炉神姑陵园在张店区、中埠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新建炉神姑大殿和奶奶殿各一座。为炉神姑孝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加了新的助力。
  关于铁牛,实有其物。原在金岭铁矿二矿体地表,是一块高约5.米,长约19米,占地约120平方米的巨大磁铁矿体。站在铁山主峰俯视,仿佛像一头瘫倒的牛,相传这是炉神姑当年跳炉熔化留下的遗迹。该矿体曾被德国人和日本人盗采过。但都是在他们刚刚盗采一小部分的时候,就垮台完蛋了。1953年金岭铁矿正式开采二矿体时,人们心目中神圣的铁牛以其硕大的身躯——优质的铁矿石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传统音乐】蔑管曲(淄博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云涛的传说(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