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灵宝市

【简介】

刺绣,灵宝民间叫“扎花”,工艺渊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的虢国宫庭里,已经能够使用连环针法,绣出龙凤图纹,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虢绣。到了距今1000多年的宋朝,虢绣技艺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走出宫庭,进入农家,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灵宝刺绣的图案纹样,一半多采用喜庆、吉利的象征,或是通过字音相同的“谐音”,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豫西地区的民间风情。如“连生贵子”、“喜鹊登梅”、“麒麟送子”、“鸳鸯戏水”、“并蒂莲花”、“鲤鱼穿莲”、“百鸟朝凤”、“石磙绣球”、“凤戏牡丹”等等。

灵宝又是戏曲艺术之乡,各种民间戏曲如“道情”、“河南梆子”,还有“皮影等”,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民间戏曲、皮影艺术中故事情节,服装、色彩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移植到民间绣品中。最突出的内容是爱情故事,如“拾玉镯”、“柜中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均被姑娘们精心绣制在荷包,枕头顶、门帘、帐沿、被面、床沿上。绣出的男女人物,形象朴实纯真,色彩艳丽明快你,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快乐心情。妇女们给子女绣制的童帽、兜肚、布老虎、香布袋等,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母爱。

灵宝刺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联,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代表性的针法是“拉锁子”、“鞭子绣”和“打子绣”。除此之外,经常使用的针法还有“包针绣”、“纳纱绣”、“平针”、“盘金”、“补绣”等等传统技法。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绷花”和“补绣”技法。绷花,是以针引单线,寥寥数针作放射状,秀出生动的花朵,虽属辅助技法,但却在绣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技法,一般多用在布制的玩具上,如在威严的虎的额头上和两肋处各绷一朵小花,使凶猛的狮虎露出几分憨态,形象十分逗人喜爱。“补绣”,在绣品中运用更为广泛,其特点是能绣出的物品,产生一种浮雕的效果。

上一篇:【传统美术】天坛砚(济源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苍南吹打(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