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老戏台、青石板、金刚塔……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古色古香的官渡古镇吸引着全国游客。游走在古镇长长的石板路上,滇派内画、云子、乌铜走银、民间刺绣……游客们在赏游途中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之美。近年来,官渡区为传统的非遗寻找到新“活”法,通过用网络传播、科技融合、产品开发、教育培训等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延续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2011年,官渡区就设立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联展系列活动;2013年,官渡区又在云南省率先建成非遗传承基地,先后建设了乌铜走银、滇剧花灯、滇派内画艺术等10个传习馆,全面开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坐落于官渡古镇的云子棋院,是游客会花时间细细品味的地方。在棋院生产车间,1200多摄氏度高温的窑炉旁,两名工人熟练地地用长勺舀起融化的原料液体,逐个滴在细长的铁制模具上,然后经过压制、打磨、筛选、清晰、晾晒等11道手工生产工序,一个个晶莹通透,乌黑透碧的云子就制作出来。“目前,我们已拥有近40多个产品,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让我们的云子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个省市。”棋院的负责人说。

  官渡区对非遗保护的支持并不只是财政投入,还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如今的云子棋院不仅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展示、销售的云子多元化企业,还承担起青少年云子培训教学的新任务。在棋院的二楼,从10多个教室传出老师讲课及学生落子的声音。在初级班,12个年龄在5至6岁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天元”“高目”“中腹”……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天马行空的词汇,早已烂熟在小朋友的心中。5岁的杨梓然学棋已有一年,下棋成了他闲暇时间的最爱。“我觉得学棋很有意思,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参加比赛。”杨梓然说。

  “我们每个周末都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层级的云子教学课程。目前,有近百个孩子在这里上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教授学生云子的知识和技法,还会向学生讲授云子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跟多的孩子了解云子、喜欢云子、传承云子。”棋院的负责人介绍说。

  非遗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传下去。从2011年开始,官渡区主导创办 “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截至今年,联展已成功举办10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个非遗项目在官渡古镇参展,参加现场展示的各级传承人500余人,展会现场交易额达400余万元,参观人次达30余万人。同时,官渡区充分发挥社区与学校在非遗保护、延续、创新、创造中的作用,自2018年起,非遗项目累计进校园授课700多个课时,进社区演出238场次,20余万人近距离认识、学习了这些流传百年的传统技艺。


上一篇:【非遗动态】昆明官渡:传统非遗的美好和传承

下一篇:【非遗动态】陕西:“旧曲新唱”让更多人爱上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