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曲艺

【地区】西安市

【简介】

高陵曲子起源于清咸丰年间,在民国时期极为隆盛,解放后曾一度萧落。近几年,渐有复苏。主要分布在高陵县姬家管委会枸杞赵村、药惠管委会中王村、张卜乡原后村。

高陵曲子简单易行,不讲究舞台,不追求灯光,七八个人,扎个堆,围个滩,手执二胡、三弦、四页瓦、板胡等自制乐器,便可自伴自唱,是流传在民间的原生态的以坐唱为主的传统曲艺形式。

高陵曲子曲调丰富,在民间老艺人当中传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称。最常用、最基本的四个大调是:“月调、背弓调、五更调和金钱调”。运用在演唱中,既可单曲演唱,也能多曲套唱。但是,套曲联唱有一个严格的演唱套路,一般规律是:“月调起月调落”、“月调背弓起,背弓月调落”、“五更调起月尾调落”。

高陵曲子的唱词方言性、口语性极强。最大特点就是不避方言口语,即兴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爱恨情仇溢于言表。既有民间俗曲的质朴,又不失浪漫、狂野的情调。其语言通俗、泼辣,富有北方民族粗旷、豪放的特点。又能传送出浓浓的民间生活气息。

高陵曲子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个大的片段。小曲是某种感情的诉说,或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或表现人的悲伤情愁。高陵曲子的唱词,有整齐排列的、有长短句组合的,曲子词是随艺人意识流动而唱补的即兴之作,极具民间性和自赋性。


上一篇:【曲艺】长安道情(西安市)

下一篇:【曲艺】蒲城石羊道情(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