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曲艺

【地区】西安市

【简介】

长安道情是古长安地区道教徒以道教故事为题材,通过唱词诵经、敷演道中情理而得名,也称“拉皮戏”。1960年,省新剧种汇演后,定名为长安道情。清·乾、嘉时期,道情的演唱活动已十分兴盛。除“登山行唱”、“围桌坐唱”外,还出现了皮影形式和“广场踏席”的化妆演出。

据临潼西湾道情艺人赵广庆(1892-1977)回忆说:其师王志年(1876-1944)是长安新筑镇的道情世家。王的祖父在清·嘉庆时期担任当地道情会首,吹拉打弹无所不精。演唱时运用音色变化,把《八仙上寿》的八洞神仙都唱活了。

此后至新中国建立 ,长安古城以围出现的道情名家先后有白米虫、赖世魁、杜彦新、房振、荣荣老王、王鹏飞、朱六、毛万禄、毛万寿、陈茂祥、刘生浩、许成礼、郝鸿章、强春堂、张情钦、陈智礼、李宗正、李园儿、李世忠、魏根录等。其中一些艺人的演唱足迹遍及关中以至陕南。

20世纪五十年代,长安剧团先后将《槐荫媒》、《四岔捎书》、《八仙上寿》、《隔门贤》等搬上舞台,为十周年国庆献礼。其中《隔书贤》据本由原长安书店、陕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1960年,又以大型道情戏《墙头马上》(丁洁、卢恺改编)参加了省新剧种汇演。沉寂十年后,又移植排演了长安道情大戏《孝子冤》、《鸳鸯谱》及现代戏《江姐》。2008年秋,以大型现代戏《祥云谷》参加省第五届艺术节,获得了多项奖励,为各界赞许。

目前,流传在终南山北麓太兴山脚下隶属杨庄乡的魏家岭道情社,是全区迄今唯一能组班“坐唱”长安道情的原生态活体。该社现有成员9人,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56岁。其中 ,主奏笛手2人,板胡、二胡演奏员共3人,渔鼓、简板、三才板、碰钟演奏员各1人。除笛手外,都兼工各色行当演唱。现能演唱羽化仙道类、神化故事类、历史题材类、民间故事类的曲目20多部。

该社还保存着40多部曲目的手抄本。成员中数人还能演唱一些与南、北曲异曲同名或与明、清民歌有着某种血缘关系的“词牌”。长安道情的发展史承载着我国民间音乐、戏曲艺术、乡俗礼习、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衍变信息。保存着较为丰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其表现为构建“和谐文化”更能发挥其潜在的社会功能。

 


上一篇:【传统戏剧】商洛道情(商洛市)

下一篇:【曲艺】高陵曲子(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