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薛士岱和张坤宾是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的村民,自退休后,他俩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一个把葫芦种得风生水起,一个用烫画的手艺在乡间邻里打响了名声,他们既是搭档还是舅甥关系,张坤宾是薛士岱的表舅,两人的无间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烫画”成为了西小站村的一块金字招牌。走进葫芦种植基地,个头不一、形状各异的葫芦按照精心计算过的间距和密度整齐地排列着。据薛士岱介绍,在他的精心养护下,一亩地就能产出近80个葫芦,一般的长度能长到50公分,约20斤重,而大一些的则能达到70公分,重达40斤。凭借着勤劳的双手,薛士岱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形状周正、色泽饱满的葫芦,但是也有他凭借努力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天然异形葫芦的出现,薛士岱亲切地称之为“小惊喜”,大锤葫芦、蚂蚁肚葫芦、苹果葫芦……这些异形葫芦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价值颇高,再经过张坤宾巧手烙画后,更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价值。



如何在光滑的葫芦表层“如履平地”般地作画,如何勾勒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张坤宾以烙铁为画笔,潜心钻研,对“葫芦烫画”这项手艺早已有了自己的心得。

“葫芦的烙铁有好几种温度,烫深色烙铁的温度就需要高一点,浅色则低一点,这个需要不断地摸索,把几个层次找好了。在烙画的时候,温度高的地方必须从尽头上一点点的浅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接下面的层次,反之亦然,如此方能一气呵成。”张坤宾熟练地介绍说。


憨态可掬的佛陀、喜气祥和的“福”字、栩栩如生的花鸟走兽……对火候和力度炉火纯青的把握,让一件件作品在指尖的舞动中成型、绽放。葫芦既是薛士岱精心养护出的果实,也是张坤宾巧手施展的舞台,从种植葫芦到以葫芦为画,这对舅甥不仅靠手艺为自己谋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葫芦烫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传统技艺】面人刘(沈阳市)传承人:刘庆平

下一篇:【非遗动态】2020首届中国非遗论坛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