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传授花杠舞技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把咱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9月1日,在武城县老城镇南屯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杠舞传承人崔镇江正向学生们传授技艺。孩子们踏着鼓点,将老师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花杠舞创编于武城县老城镇南屯三义村,又称抬花杠,集舞、乐、武为一体,艺术表演形式独具一格,至今深受群众喜爱,于2007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崔振江因其多年来对花杠舞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花杠舞道具有杠柜、杠杆两部分组成,柜上扎有纸花,棉花、玉米、大豆等镶嵌其中,象征着五谷丰登,顶端竖着一个鸡毛掸子,象征着吉星高照,下方围着一圈红绸子,象征着红红火火。在武城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东屯的嫁鼓,南屯的杠,饮马庄的扎彩匠”。

  近年来,武城县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按照“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一校一品”,鼓励学校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开设花杠舞、武城架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魅力。为让花杠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与保护,该县将花杠舞引入当地的南屯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教师,开设了非遗文化课堂并组建了艺术队。如今南屯小学已有3届学生承袭了花杠舞技艺。“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能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保护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里生根发芽。”武城县委宣传部文艺和公共服务股副股长王金钰介绍说。


上一篇:【非遗动态】京剧艺术 拥抱年轻观众(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下一篇:【非遗动态】酒泉肃北让非遗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