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姜家柳编,以姜家簸箕为代表性作品,主要分布在乳山市簸箕姜家村。据《乳山市志》记载:“明正统八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村民以编制簸箕为业,故得此名,后简称姜家。”以簸箕为主的柳编制作在20世纪以前曾经是簸箕姜家村的支柱产业。

姜家簸箕的基本工艺内容:一、浸条:浸水时间视季节而定,夏泡1小时,冬泡2小时。条捞出水后,堆放起来,捂12小时,使表皮所带的水分继续向里滋润。二、装线:一条梁子,两头有槽口,用力抻直两根经线,固定好线头。上好线以后,按一定的规格,量好条子的长度,把条装在梁子上,用木板压住一边,双脚踩住一边开始拾条。三、加工:用两根条的一端挑起两经线,使之交叉进行编织。编到簸箕身所需长度时,用线打结固定。来回地编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编织时松紧要一致,这样簸箕底才会平坦,筛选粮食时沙子和粮食才能分开。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均衡。这侧编好以后,再编织“龙骨”的另一侧。同样是走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簸箕坯”编好以后,进行压实整平。四、整形:把簸箕坏坯的后边和左右两边叠起呈喇叭口状。五、上舌头:用事先准备好的簸箕舌头钻五个孔,用皮革固定住即可。

经过一代一代人的长期经验积累,姜家柳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编织出来的器皿,既透气性好又不透水。柳条本身那股特殊的清香,既起防虫作用又增加食物的香气。

上一篇:【非遗动态】传承发展“非遗” 为乡村振兴“赋能”

下一篇:【传统技艺】文登柳编制作技艺(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