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c878c93cd45c8e23d3c0bd1e20d7c44.jpg


“日照工匠”于红,女,45岁,1998年9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莒县第二中学美术教师、政协第十届莒县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莒县过门笺传承人、齐鲁文化之星。


2012年8月,作品《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获得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辉发杯”全国剪纸大赛金奖。

2013年11月,作品《毋忘在莒》获得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第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银奖。

2014年5月,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选拔为齐鲁文化之星。

2015年8月入选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成为省委组织部管理的专家。

2014年1月,系列作品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馆收藏。

2015年,“笔墨中国全国儿童书画摄影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9月、2014年9月、2016年9月连续三届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均获得优秀传承人展示奖。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连续三届获得日照人民政府颁发的“日照文艺奖”。

2016年6月、2018年7月连续两届获莒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刘勰文艺奖”。

2015年7月,独立撰写的校本课程《剪纸的传承与保护》获得日照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高中组一等奖。

2017年1月,在“笔墨中国--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画摄影大展”评选中,荣获“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12月,荣获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长沙市精神文明办颁发的“雷锋杯”全国校园剪纸邀请展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8年4月,作品《山海日照,古树茶香》获得第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得金奖。

2018年8月,作品《门风》获得全国剪纸大赛银奖。

2018年11月,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一、痴迷剪纸,敬畏传统,深入民间,汲取创作灵感。

剪纸源于民间,老花样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见证,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于红经常带领徒弟深入乡野民间,利用周末走穷乡串僻壤,不辞辛苦、多方打听刺绣以及老花样枕顶收藏者。不管山路崎岖还是小道泥泞,都满怀期待热情前往。看到纹样细腻、感情丰富和颇有个性的好作品,便如获至宝,无比欣慰。于红出于对民间手艺的热爱,自费购买各种刺绣作品400余件,并认真研究和学习,增加了其创作的剪纸的艺术性,丰富了其传统文化内涵。

二、做好传承,善于创新,精益求精,努力推出好作品。

术业有专攻,于红同志利用收集的珍贵的老花样作品,进行传承教学。她和徒弟们一起在传统的纹样中,扎根传统的沃土,并研究与现代生活对接的因子,实现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接轨。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她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剪纸、木刻、国画等技法圆熟地融为一体,创制出多色套刻样式。该创新格调清新高雅,丰富了过门笺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蕴,迎合并开拓了大众的审美观,提升了剪纸的艺术水平,在新的时代让这项古老的艺术更加熠熠生辉。她结合自己的美术专业专长,还利用新作品进行了各种剪纸衍生品的制作,深受大家欢迎,真正体现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理念。

三、爱己所爱,淡泊名利,普及地方文化,助力保护与传承。

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于红同志心中一直燃烧着一团火。只要让这把火照亮别人,让珍爱的艺术惠及大众,她总会不计得失,执著奉献。近年来,在市、县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于红同志向日照市文化馆无偿捐赠剪纸精品30余幅,向莒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捐赠作品10余件。在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累计向学校捐赠作品62套。另外,2013年12月,随同代表性传承人于永胜先生一起把过门笺代表性作品14套无偿赠与山东省艺术馆并被省艺术馆收藏,希望莒县过门笺艺术可以为更多人所喜爱。为更好地推动剪纸艺术走向大众,于红成立了专门的剪纸工作室,先后多次在县文化馆礼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举办“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发展”系列讲座,协助组织优秀学员交流学习套色过门笺技术,教授套色过门笺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过门笺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17年,在县文化局组织的非遗传承展示“五进”工程中,参加了30多场展演。

四、默默坚守,潜心教学,全力打造校本课程,积极开展校园剪纸传承活动。

自2014年新学期伊始,积极配合学校开设剪纸校本课程,精心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向年青一代讲述莒县过门笺历史,教授过门笺制作技艺,对学生作业统一装裱张贴,稳步推进过门笺技艺教学和传承,现有固定学员98名。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本土文化结合学生实际,由自己独立精心制作的18个教案和课件编辑的校本课程《莒县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在日照市教育局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在美丽中国梦·雷锋杯全国校园剪纸邀请赛中,学生聂寒的作品《文明校园》荣获特等奖,另有五名同学获一等奖,四名同学荣获二等奖。

 五、立足本土,走出莒县,将莒县剪纸带入更多人的视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剪纸”爱的深沉,于红扎根莒国大地,用心浇灌这朵艺术之花,让花香四溢,芬芳遍野。她连续三年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心全意展演,与观众互动,并接受媒体采访,传播效果甚好。2016年9月9日,她代表莒县过门笺项目传承人参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澳门体验交流活动”。在澳门科技大学现场展演,得到观众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余秋雨先生在其过门笺册页题字鼓励并赞赏莒县过门笺的技艺高超。2017年8月27日至31日,“齐鲁风情”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日喀则市群众艺术馆开展,于红同志代表莒县过门笺进行展示和传承,受到文化厅和西藏人民的好评。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她参加2017国际(济南)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并接受山东公共频道专访。

六、“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于红同志积极、用心创作,让莒县剪纸取得了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于红在题材上大胆创新,将讲述本地民间传说和故事融入了景点元素,既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又满蕴着奇幻的神话色彩。2012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获“辉发杯”全国剪纸大赛金奖,2013年《毋忘在莒》获第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银奖。分别于2013、2015、2017年连续三届获得日照人民政府颁发的“日照文艺奖”。近年来于红同志带领团队精心创作了以“莒文化”为题材的剪纸精品,自己纯手工染制纸张,改进了颜色的抗氧化性,且把作品制作成册、精美便携,接轨文化旅游产业,助力剪纸文化产业化。每年这种形式的作品,都被订购几千余套,经济效益甚好,资助了很多协会的剪纸艺人,也为剪纸协会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8年7月份,市文广新局推荐于红同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人选上报省文化厅。

爱默生说: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作为莒县过门笺传承人,于红将不断继承传统老花样,以匠人之心总结经验、探索新路,继续为莒县过门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传统医药】 田家益民堂第五代传承人:田廷江(县级)(山东省济南东阿县)

下一篇:百年洛口醋古法传承匠心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