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张宝粟.JPG

张宝粟开过拖拉机,做过会计,也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直至机构改革后回家务农,生活起起伏伏,雕刻一直是关键词。

1952年出生的张宝粟,小时候看曾祖父在陶胚上刻画、看父亲在纸上写书法、看四叔在木板上刻门神……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自然而然地对雕刻萌生了兴趣。

上世纪70年代初,张宝粟拿起刻刀,从刻姓名章开始,走上了父辈的雕刻之路。二十四五岁时,张宝粟琢磨,既然可以刻字,为什么不能刻画?有了想法就动手,找材料、选主题,就此沉浸其中。

雕刻的选题多了,问题也来了,上哪找那么多材料?上山干活时,张宝粟留心查找,看到适合的石头捡回来,磨光滑后就是好材料。旧家具拆了后的木板,他当宝贝一样留着,也有用武之地。

砖、瓦、磨石……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张宝粟都会琢磨能不能用来雕刻。指着一幅作品上斑驳的纹路,张宝粟说:“这是在砖上刻的”。2008年,以祝福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篆刻的福娃和寄语刻在从自家屋顶取下的瓦片上。现在,他主要用水晶石板雕刻,“方便多了”。

夏天太热,他就在树荫下刻,待到完成时衣服已湿透。冬天置身偏厦子里,屋外北风呼号,手冻得僵硬。“以前手上全是刀口,”张宝粟刻到入迷时饭都顾不上吃,“没办法,就是有兴趣”。

从花鸟鱼虫到山水风景,从十二生肖到民俗故事,从革命先烈到自家小院……展览展出了130余件不同尺幅、内容的张宝粟雕刻作品。从春节前得知办个展的消息到4月开始准备作品,张宝粟没想到最终展览有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大的规模。“在精神上我是一个富有者。”雕刻虽然很难带来经济回报,但张宝粟很满足。

2008年前后,张宝粟雕刻完成了第一枚毛泽东肖像章,那天他兴奋得一夜没睡。此后,他陆续雕刻了数百幅毛泽东版画作品,包括一幅40米版画长卷。

雕刻3年的《水浒一百单八将》长卷、半年完成的《兰亭序》书法是展览现场的两大焦点,也是张宝粟近年的作品。接下来,他把新的目标瞄准了二十四孝。“我也刻过很多传统文化作品,这次打算集中刻二十四孝。”张宝粟百岁老父亲与他共同生活多年的经历,也让他对二十四孝有了切身感触。

“宝粟不俗,雕刻突出,独树一帜,开拓新途。”这是2008年“张宝粟雕刻”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非遗评委会的评语。“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传承怎么行?不传承不就完了?没有文化,一切都是空谈。”传承非遗艺术是张宝粟的心愿。

提起自己的徒弟,张宝粟很兴奋:“小孩掌握得可快了。”然而,女儿张馨予却不是张宝粟完全手把手教出来的,“她看得多,我教得少。”张馨予耳濡目染,自幼爱写爱画。读初中时,张宝粟曾经指点过她。张馨予正式拿起刻刀后的作品,令张宝粟大吃一惊。“这么细致的作品我可刻不出来。”他指着展览现场女儿刻画的仕女图感慨。

女儿的作品令张宝粟感到欣慰:“我的艺术已经传给我女儿了,以后还要传给更多孩子,薪火相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张宝粟介绍,年画寓意吉祥喜庆,贴年画是庄河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贴。那时候还有一些庄河人爱好画年画,上世纪80年代,庄河人创作的年画《人参娃》、《巾帼英雄》、《花灯彩照富庶村》、《小棋手》、《农家乐》曾公开发表,其中《人参娃》还获过奖。现在人们观念和过年习俗变了,除了少数农家,基本都不贴年画了,年画习俗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走进了历史的记忆。

张宝粟13.jpg

作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承人,张宝粟一直保持着对年画的感情和兴趣,每到过年总要创作几幅,这成为张家特有的年味。张宝粟自幼深爱书画和篆刻,渐渐走上版画创作的道路,在创新中独树一帜,那就是石板上雕刻。在旧的花鸟草虫等图案艺术基础上,创作生肖造型、人物肖像,动作造型,栩栩如生。有评论指出其艺术特点为:“类似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以线条和块面塑造形象,同时又糅合了篆刻艺术的许多特点,线条表现比较朴拙,或硬如铁线,或细若游丝,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宝粟的版画作品曾十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大奖,部分作品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并被国内外友人珍藏,还被《中国书画家精品大典》、《国际书画艺术名人作品集》等书收录。他本人荣获“中外书画交流协会”书画师、“中国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三味书画院”高级书画师等称号。2008年,“张宝粟雕刻”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评委会的评语这样写到:“宝粟不俗,雕刻突出,独树一帜,开拓新途。”

张宝粟9.jpg

大连市政府拨款给庄河文化部门,以市委宣传部为主办,文旅局和传媒中心承办,在文化馆展览大厅专题展览张宝粟的篆刻与雕刻版画作品

张宝粟12.jpg

张氏家族简述

旧时,我家是一个大户人家,在屯里直呼:“后屋家”,也是文化世家,至今,大学毕业就有二十多名。张家大院,日子红火,人丁兴旺。当时的青堆乡是千年古镇,曾祖父在古镇街内开了一个"大车店“,镇内有海港,东与丹东接壤,西与大连相连,那里是商人往来密集的繁华集镇。家里还开了一座窖,供应周边建筑,生日兴隆,一直延续至五八年……

张家大院历经沧桑,时光如梭,一愰数百年的岁月,云烟缥缈,成为流逝的追忆。一大家子有过心酸,有过欢乐,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就是生活中的家。百年后的二0一八年,我家被大连市文明办评为"书香门第一一兰花家庭"奖,她将鞭策和鼓励我努力奋进!下面把我家的摡况作一简述。

张宝粟2.JPG

曾太祖父:张文祯

少年随人出征讨伐洋鬼子,杀富济贫,名声显赫。外号称“张四彪”。14岁就能提刀跨骏马,驰骋疆场杀敌寇(庄河县志有记载)。

张宝粟20.jpg

张宝粟21.jpg

曾祖父:张学英

少年就有当家理财的天赋。民国十二年,曾祖父请来山东师付,在家开起了窖业。除了烧制砖瓦外,大部分民用缸盆、坛罐、帽盒笔桶等,能在器具边缘雕刻鱼龙花鸟等图案。除此之外,还会在木板上雕刻图案、门神等,可以拓印成版画。后去古镇街内开了一个大车店,供过往商人食宿,生日挺火的。家里的窖业交给了祖父管理。

曾祖父与过往客商交往中,结识了一位江南出家北方寺庙的画僧喜禅,此僧善书法绘画,墨竹声誉鹊起,并结拜为义兄弟。当时的日本鬼子侵占东北,烧杀抢掠,坑害百姓。曾祖父用喜禅的墨竹画与日本鬼子讨价,救了不少老百姓的命。提起张家沟的老英,远近闻名。早已传为佳话。

张宝粟3.JPG

祖父:张忠贤

读过一年私塾,但聪明过人,小时就随父管理窖业。他心灵手巧,除了掌握上述父辈枝艺外,还会捏面人及徐(属相),形象逼真,邻里乡亲常来求助。虽然书念的少,写一手好毛笔字。

祖父二妻,第一个奶奶因病过世,生有父亲和二叔。后续奶奶,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二十五岁来到张家做继母。满族,聪明贤慧,识文达字,同爷爷一起桃起了几十口大家庭的重担。年复一年,照料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后来生有三子一女,即三四五叔和一个姑姑。因劳累过度,奶奶身体逐渐多病缠身,常年吃药打针。 她力不从心,只能协助爷爷。爷爷一生最喜欢读书, 所以家境再困难,也要让孩子们多读书。当时日本鬼子侵占东北,直接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日子越来越拮据。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不在乎,为了听大鼓说古词,常把邻居引到家,自费请先生来唱大鼓。当过龙泉村村长。当年为本村百姓排忧解难,已口口相传。

九十四岁过世,奶奶八十五岁过世。

张宝粟4.JPG

父亲:张天富

读了三年书,因祖父身体不好,一只眼睛失目,一家老小的生活逐步陷入困境,叔叔都小,只能靠父亲料理这个家,多次放弃外出工作的机遇。在村上谋点差事,当财粮(会计),一边照看窖业(雇工烧窖)。父亲对窖艺活早已掌握,可能是基因关系,父亲兄弟五人均写一手好字,不论是软笔还是钢笔。老一辈的版雕相继传下来,都会在木板上雕刻图案,拓印版画。曾经刻过灶王、门神等。父亲十四岁那年,奶奶因病去世,与九岁的弟弟相依相伴。后来有了继母,也就是我第二个奶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我父亲二十岁结婚,母亲也是大家闺秀。貌美聪明,心灵手巧。绘画绣花,裁缝服装,做一手好针线活。母亲同父亲一起操持这个大家庭。当时的窖业因顾客长年欠债不还,后来持续几年停业了。几个叔叔都小,正是上学年令,每天早起上学还得带饭盒,这些都是母亲的活。山上还有几十亩旱田,雇了十多人种地。家里家外近二十人左右大锅饭菜,由一个年轻的媳妇忙活,因奶奶后来身体多病,所有家务落在妈妈一人身上。伪满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父亲被迫奉仕,去往大东港劳役,在日本人的监管下劳动。干了半年后,以有病为由辞退回家。后来在文革时期受到汚陷迫害,以“历史反革命”被斗,十个月后冤案才被评反昭雪。母亲九十三岁过世。

父亲今年一百岁,精力旺盛。每天还能写上几篇毛笔字,陶冶情操,定时看新闻,有时还能亨几句小调,自娛自乐,怡养天年。

张宝粟11.jpg

兰亭集序

二叔:张天荣

离休干部。

长大后参加大营区工作队,后被安排在区政府任公安。工作之余,常写写画画,他的草作也常被人赞美。儿时的我,羡慕不已,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

现已去世。

张宝粟10.jpg

三叔:张天成

十六岁在胡沟小学任教师,后来赴丹东师专学习。毕业后任庄河县报社编辑。以后到乡镇政府任职,数年后由乡镇直调大连日报社工作,高级主任记者。为大连的新闻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现已退休安度晚年。

张宝粟7.jpg

四叔:张天纪

现已退休。退休前为鞍钢安全处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中学和高中就读时,常在窖上做活,勤工俭学。其书法造诣颇深,篆刻技巧高超,木雕版画也是别具一格,刻过家谱画。现已是耄耋之年。

张宝粟8.jpg

五叔:张天春

因病七十六岁去世。

生前系庄河市人大法制办主任。

少年时期,聪明过人。演唱东北大鼓,口齿伶俐,故事动人,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凡是学校联欢时,总是离不开他的表演,常常引起热烈掌声。我的大哥用三弦伴奏,爷儿俩数十年为伴,从社会到学校,早有名气。

张宝粟14.jpg

姑姑:张萍梓

现已退休。小学升初中时,全乡考区荣获第一名,考入庄河二中一年一班。开学时,老师们都找她看看,一致认为这个女孩是一名特殊的学生,可惜赶上文革,学制改革,没能发挥其特长。

张宝粟15.jpg

大哥:张宝春

退休前系沈阳铁路局丹东电务段高级工程师。

小时常以拉二胡哄二弟,天资聪颖,时间久了,慢慢的会拉歌曲了。由于他善于研究,日后慢慢的笛子三弦也能熟练的奏响乐曲。学校每当搞娛乐活动,离不开他伴奏。参加工作后在铁路系统经常交流汇演,并获奖数次。他智慧超人,过目不忘。六十年代青堆乡第一名大学生,一举考上了“沈阳铁道学院"。

退休后,在丹东老年大学美术班学习工笔国画,作品总是被老师作为样板宣传,毕业后,经常参加路局书画展赛,并多次获奖。现已是耄耋之年,参加社区乐队活动,以安享晚年。

张宝粟16.jpg

版画模板

二哥:张宝玉

现已退休。

中学时期,参加校体育队,铅球获初中一等奖。学习成绩突出,由于岁月蹉跎,几经坎坷。青年时期,善写新闻报道,稿件两次被中央广播电台播放。善篆刻,尤其是根雕,造型各异,形象逼真。现存有一定数量的根雕作品。

张宝粟.jpeg

我是老三,叫:张宝粟

受家庭熏陶,对祖辈的书画、雕刻篆刻,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懂事起,总是写写画画,小学的美术作品《雷锋》的连环画曾在全中心小学入选展览过。`中学时,开始研究书法,美术专攻素描和国画,当时画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照片,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拿出来看,还是那么像。我读书时,父亲身体有病,家里生活困难,每天步行二十里上学,中午带饭盒,吃的是冷苞米粥或者是地瓜。有时为了省钱,笔记本开始是用铅笔,写满后再用钢笔写。生活虽苦,但在班级同学中,每次评好学生,保准有我,因我学习始终名列前茅,并能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由此掩盖了生活上的不足导致羞涩。

张宝粟17.jpg

版画模板

文革期间,学制改革,念了两年,也算作高中毕业,在乡镇企业做财务工作。业余时间总是忘不掉写点杂文,当时写的文章常在青堆乡广播站播放,写作之外,大部分精力用在研究书画篆刻方面,单位的扳报出自我手,通过多方面来提炼升华自己。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常在水泥地面练书法,用毛笔蘸水写。数年后,书法美术篆刻功力见长,开始偿试投稿参赛,记得第一次钢笔书法获得“全国青年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兴奋不已。它更加激起了我奋进,勇攀艺术之巅。打那以后,潜心研究,几十年艺耕不辍。有汗水就有收获,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获得“国际书画名人"殊荣。至今,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市级以上及全国大展赛大奖数十次。作品多次被国内外友人收藏。被《中国书画精品大典》等多部典籍收录,作品和事迹在市级以上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书画大展赛多次获奖,在多家新闻媒体反复宣传报道过。曾参加过多家艺术协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来暑往,艺海无涯苦作舟。经过不协的努力,在二OO八年,祖传枝艺雕刻篆刻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祖传枝艺上我有新的突破,开拓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向高难度进军。过去祖辈没有刻过的东西,现在我已攻克。除了刻花鸟鱼虫,山水动物外,我还可以刻人物肖像,力求达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不但木板能刻,而且在石头上石板上均能雕刻,更甚者在小小的印面上能刻肖像、肖形印等,砖头瓦片上都能刻,这是一个飞跃。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在给我的评语上用了十六个字:宝粟不俗,雕刻突出,独树一帜,开拓新途。回忆过去的岁月,一路奔波一路歌,流过汗水流过血,有心酸有喜悦。送走了多少酷暑炎夏,熬过多少寒冷严冬,迎来多少旭日临窗,送走了多少长夜灯光。记不清的汗流浃背,星斗下的灯光沐霜。刀光凿影飞尘灰,不慎割手血溅泪。伤累累,毅力不垮志不摧。就是这样,我数十年来,篆刻印章和肖形印肖像印达千余枚,雕刻版画千余幅,刻过长卷四十米伟人的照片,表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刻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刻了雷锋的故事,体现了时代的高尚精神、还有山水花鸟,人物肖像,古典人物、民风民俗及十二生肖图片。花费了三年时间,成功的再现了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版画,又用了半年多的时间,雕刻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千古绝唱“兰亭序“书法,长150厘米Ⅹ高54厘米,印章五十八枚。版图可与原版本相媲美。更令我心慰的是,我的唯一继承人,我的女儿张馨予,如今能独立完成雕刻版画的枝艺,手法细腻,造型准确。日前刻过数幅古典人物,仕女图等,形象栩栩如生。庄河报曾经报道过女儿张馨予的雕刻版画。"天道酬勤",雕刻与篆刻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也赢得了上级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于二0一九年六月中旬庄河市宣传部主办,文旅局和文化传媒中心承办,在市文化馆展览大厅举办专项"张宝粟雕刻篆刻作品展“。以此作为庄河市庆祝建国70周年首项活动之一。一百五十余件作品涵盖\千余幅图片,内有女儿雕刻的数幅版画,挂满大厅千余平方米的四壁,气势恢宏,場面振撼!令观众瞠目结舌。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领导也前来观赏。眼前的一幕,如临梦境,使我惊呆了。此时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夙愿成真心如蜜,开拓创新刻未来。

张宝粟18.jpg

版画模板

妹妹:张娟

自幼聪明,贤淑貌美。读书时成绩优异,基因关系,儿时的她,小楷作业常被老师在学生中传阅。上中学时,毛笔大楷和美术作品常常获得全校奖励。都是赶上文革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因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在一家绣花厂上班,利用机绣制作精美的作品来。

现已花甲之年。

张宝粟19.jpg

版画模板

女儿:张馨予

自幼聪慧,有书画天赋。小学读书时,中心小学的宣传栏板美术是她遨游的小天地,国画作品曾获大连市少年二等奖,书法屡次获奖。现在又在爸爸的指导下,痴迷版画雕刻,是张宝粟雕刻篆刻唯一继承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上一篇:【非遗文旅】非遗网即将亮相2019中国(大连)国际文化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

下一篇:【传统美术】 内画鼻烟壶冀派大师(大连市):周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