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甘谷脊兽的历史】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源起并传承发展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及周边几个村庄。据清《伏羌县志》载,甘谷脊兽制作技艺源于宋代,历代艺人不断完善传承这种技艺,至清末张海(1872—1956)时基本定型,成“张大兽”风格,其后代代传承。他们从宋代开始盛行砖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脊兽制作技艺,经宋、元、明各代不断发展完善,至清末时,已臻炉火纯青。甘谷脊兽第四代传承人张云中、张启云等承继祖业,不断扩大规模,更新技艺,带徒传艺,使甘谷脊兽制作技艺得以复苏和发展,脊兽制品销售到周边地市及省区。

7.jpg

8.jpg

9.jpg

【精美传说】

在清代的时候,张海在土桥村一带地界算是大户人家,靠一家瓦厂维持家中的生计。有一天张海发现在瓦厂外躺着一个粗眉大眼、衣衫褴褛的壮汉,却因冻馁交加昏了过去,他赶紧端来一碗热水给他灌了下去,壮汉终于有了一点活气,他恳求说留下我吧,我有手艺,管我吃住就行,不要工钱,我帮你烧瓦。当时正值兵荒马乱的岁月,张海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此人。在闲聊中,张海才知道,此人也姓张,是陕西宝鸡人氏,家道中落,流落到了甘谷。张海发现他干活又快又好,像是在烧瓦这个行当浸淫了多年,就探问他的来历,此人只是叹气,却不肯说。他俩朝夕相处,时间长了,便成了自家弟兄,说到他,村子里的人便以“宝鸡张”称呼他。一天晚上,宝鸡张忽然问张海:“你们附近的庙上有没有要做脊兽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张海很纳闷:“就是有,咱也只会烧瓦啊!”宝鸡张没有吭声,他和好一堆泥,揉、搓、捏、塑、镂、刻,一会儿,他手下的泥巴似乎变成了一些活物,细看龙有舞势,凤有翔姿;鹰飞枭猛,马奔兽腾;鸽目射光,鱼尾奋游,鹤如飞鸣,虎如逐鹿。宝鸡张说:“咱俩的情分在呢,我就把这门技艺传给你吧,日后留个念想。”于是他俩晴天做砖瓦,雨天捏脊兽,几年下来,张海完全得到了宝鸡张的真传。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甘谷脊兽的特点】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既吸收了西部地区陶器的制作方法,又融汇了景德镇等地的烧瓷技艺,制作时捏、塑、镂、绘诸法并用。甘谷脊兽制作技艺保留了大量民间传统技艺和民间文化的原始形态,对于研究民俗文化形态的传承演变,特别是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4.jpg

15.jpg

【张启云作品展示】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主要荣誉】

22.jpg


24.jpg

25.jpg

26.jpg

28.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上一篇:【非遗动态】非遗网采访南路边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雅安茶厂董事长李朝贵先生

下一篇:【非遗动态】羲里遗风|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甘谷脊兽上、中、下》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