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明·魏学洢

核雕,讲究因型就势,器随型变,因此,不同的核型适合不同的题材。一千枚核仁中或许只能挑选到一个可以用的。挑核、磨刀、绘稿、打磨、刻线、粗雕、刻窗边、镂空……成品核雕精美异常,而制作过程更是需要细心和极强的耐心,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我们总觉得手艺人对待手中的工艺品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力的打磨,殊不知,有这样一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他们赖以为生的技艺不仅满足于熟练,还想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张胜祥,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张胜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协会会员,昆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缅茄菩提微雕的创始人,云南省微雕工艺大师。

2001年,张胜祥只身来到昆明拜师学习核雕工艺。由于他学习过美术设计,对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基础,加上执着坚韧和勤学好学的秉性,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他就学有所成并告别师门自立门户从事核雕工艺品设计制作,对核雕艺术有较深的理解与感悟。

其作品风格精雕细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把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追求刻在一枚枚植物种子上,将其变成一个个有生命、有思想和充满灵性的艺术品。




2008年,张胜祥无意间看到了一种菩提籽叫缅茄,随尝试着用此材料进行雕刻。没想到他雕刻出来后得到了出奇的效果,这让他喜出望外。自此,他专攻缅茄菩提核雕,并由此奠定了他的艺术创作方向。

多年的研究和创作实践,他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创作了大量的缅茄菩提核雕作品,给微雕界带来的新的气象和惊喜。在他灵巧的手下《达摩》、《济公佛》、《十二生肖》、《金蟾》等人物、动物形象被刻画得细腻精致,惟妙惟肖,向世人展现了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创意水平,把核雕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2014年10月,其作品象牙果雕《有求必应》进入首届南通国际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入围作品;

2015年3月,代表作品《金钱缠身》、《自在降龙》和《济公》应邀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第九届韩国清州国际手工艺双年展;

2015年8月,作品《达摩》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九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

2016年7月,作品《寻找》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铜奖;

2017年7月,作品《怒》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一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铜奖;

2018年12月,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象牙果作品《人生》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二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并被评为云南省微雕工艺大师。



此外,张胜祥的其他作品还多次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等场馆进行展示,为世人展示了缅茄菩提核雕艺术的新魅力和新亮点。

我们之所以会被手工匠人的匠心情怀所感动,并不是感动某个老物件、老工艺本身,而是感动一种根植于血脉中的传承。与其去怀念,不如为这些还可以见到的传统文化做些什么,让它们不会只存留在影像或是博物馆里。

精致的生活不因物质的富足而丰满,文化自信,是一场当代的文艺复兴。于此,希望张胜祥式的匠人越来越多。

上一篇:【民间文学】 格萨(斯)尔(国家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

下一篇:【传统技艺】 都匀毛尖茶炒制技艺(省级)传承人:陈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