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蒲口村“同乐”高跷起源于嘉庆21年(1816),经海下海乐高跷传教上蒲口村,清道光十四年(1834),道光皇帝坐船到南方私访路过此地,听到岸上阵阵锣鼓声,下船上岸,见高跷会在表演,便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高跷会的演出。会员们一看皇帝看咱表演,更是加力万分,皇上看后十分高兴。 同乐高跷会成立后,因其动作极具观赏性,词曲上口,故表演时吸引了周边的村民群众慕名前来观看,并多次应邀赴会表演,其“同乐”二字因由道光皇帝御言钦赐,字义有取之于民惠之于民的含义,同欢同乐,影响力逐渐扩大,先后有多位花会会头来此拜师学艺。王秦庄,韩家墅,李嘴,刘安庄,前丁庄,后丁庄等。王秦庄起名为王秦庄同议高跷,前丁庄起名为聚乐高。

北辰区双口镇前丁庄聚乐高跷会于1937年成立,师承上蒲口同乐高跷会,首任会头有周文华、程七爷和王成,历经80余年,如今已传到第七代。在高跷会发展过程中,周广术(人称周四爷),聘请武清县梁各庄棒棰王教授绝技,对原有戏路进行改良,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日臻完美,解放前聚乐高跷会的演出已誉满津门。解放后也不断地接受邀请,到各地演出。1986年后由于多种原因,前丁庄聚乐高跷会逐渐解散。

北辰区双口镇为打造文化品牌,树立一村一特色的格局,重拾遗失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促进聚乐高跷会重组。日前,聚乐高跷会举办了重组后的首场演出。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往日寂静的村子沸腾了。二十余名高跷会演员穿着不同角色的服饰,脚上踩着木跷,手里拿着锣鼓、棍棒、扇子等道具,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或是行走,或是跳跃,拿手绝活轮番上阵,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前丁庄村文化管理员张大爷说:聚乐高跷会,是大家聚集在一起欢乐玩耍的意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能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我们这一代丢失,所以我们将聚乐高跷会进行了重组。

上一篇:【传统舞蹈】 宜兴埠永长高跷(市级)(天津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 海下文武高跷(市级)(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