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紧邻六环路,属北京市区。苏家坨村分为苏一二和苏三四。2003年8月设立苏家坨镇,由原苏家坨乡、北安河乡、聂各庄乡三乡合并而成。镇域面积87.36平方公里,镇域内主干道路有六环路、北清路、温阳路、颐阳路,京密引水渠和稻香湖湿地是镇域内最大的水系。

苏家坨镇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部与上庄镇、西北旺镇接壤西部毗邻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南部与温泉镇接壤,北部至昌平区阳坊镇。成立于2003年8月,由原苏家坨乡、北安河乡、聂各庄乡3乡合并而成。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示范区先期启动区,镇域面积84.64平方公里,主干道路有六环路、北清路、温阳路、颐阳路,京密引水渠和稻香湖湿地纵贯镇域南北。全镇共有19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区域内重点单位有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西山农场等,有北京海淀汽车驾驶学校等九所驾校。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沿山分布有凤凰岭景区、阳台山景区、鹫峰景区、汇通诺尔狂飙乐园及七王坟、九王坟、大觉寺等历史文化古迹,东部平原地区有稻香湖景区,整体形成了集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都市休闲、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带。

苏一二村基本情况 与苏三四村原为苏家坨村,元代名苏家口,因村北有一黄土坨,得名苏家坨,1983年设苏一二村委会。总面积5165.7亩,总人口818户1965人。有百年古柏5棵,村东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所立议政大臣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墓。

苏三四村基本情况 与苏一二村原为苏家坨村,元代名苏家口,因村北有一黄土坨,得名苏家坨,1983年设苏三四村委会。总面积5899.2亩,农业人口1573人,非农业户口876人。

苏家坨镇中心区A地块经适房项目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中心区东北部。东侧紧临镇东路及后沙涧绿化带,北侧紧临镇北街及后沙涧绿化带,西侧紧临镇中路,南侧紧临镇中心区规划路。总用地约45.37公顷,

代征城市道路用地11.5公顷,代征城市绿地5.9公顷。

苏家坨A地块经适房项目的规划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配套公建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控制高度为18米。

苏家坨A地块经适房的套型以一居室和二居室为主,其中一居室规划为65平方米,共716套;二居室为85平方米,共3821套,合计为4537套。目前,城建国际公司承建的1—6号楼已经建到三层,这6栋住宅楼全部是6层板楼,基本每套房都有朝阳的房间。

另外,该小区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位于小区中部的A3地块规划为一所幼儿园,位于小区南部的A6、A7地块分别规划一所30个班和24个班的小学。

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小区旁还规划有公交首末车站。同时,小区内还将建一家菜市场,届时,住在这里的居民不出小区即可买到新鲜果蔬。

苏家坨镇最为著名的文化遗产是苏一二大鼓会和苏三四太平鼓。

苏一二单锤大鼓会

苏家坨苏一二单锤大鼓,世代传承已经300年以上。她的历史早在清朝至民国时期苏一二大鼓会进香到妙峰山,三义庙、涿州、阳坊庙、太舟坞庙、石寓庙。大清国时期老一辈艺人,身跨大鼓率二十几个打小领队伍到黑龙潭龙王庙求雨多次,祈求老天爷显灵。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京北大地活跃着十八档会。包括高跷会、狮子会、棍会、开路会、小车会等等。苏一二单锤大鼓是会档之首。已过世的老人有陈万发、边文斌、王文海、边文宽、李瑞、张德宽、边文生、张中、陈中等。如果他们在世的话平均年龄也得有一百四五十多岁了。他们将八面大鼓打遍方圆百里,“大鼓惊天地,鑔子响连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到妙峰山香季(阴历四月初一到十五)和其他庙会,苏一二大鼓会都要打开山大鼓,正所谓鼓声响起春回大地,普天同拜带福回家。斋饭吃过八十里,会旗打到十八村。让人欢喜,所到之处喜庆连天。

1958年十三陵水库建成时的庆典大会上。苏一二大鼓会,代表当时海淀区山后的其他十八档会,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落成庆典大会。并在庆典大会上表演出色,受到当时北京市市政府的表彰和嘉奖。现场奖励大鼓八面和鑔子十二对儿以资鼓励。现在单锤大鼓已经传至第六代

第六代大鼓会传人有:刘秀珍、李德文、赵淑珍、张文娟、边宝宇、李景敏、鲁桂荣、王尚珍、洪振婷、安凤兰等。

苏三四太平鼓

据传,太平鼓在苏三四村已有四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太平鼓的活动阵地逐渐缩小,过去那种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争相击打太平鼓的场面已不复重现,苏三四村村委为挽救这一民间艺术,召集村里一些年青人主动向老艺人取经,通过84岁高龄的颇有造诣的太平鼓老艺人任又清的口传身教,击打太平鼓的人日益增多,现已有新老爱好者30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民间地域文化特色的队伍。

太平鼓是一种有柄的单面鼓。鼓呈圆型,用扁状铁条为圈,蒙以厚的白纸,柄下端铁圈上着麻花条状小铁环十三枚,握手约半尺,缠有皮条,有的在鼓面上画有花草、人物等彩绘,还有的在鼓框衬以绒球或花穗。表演时左手持鼓,右手握着用竹子做的上面缀有红绒穗的鼓鞭,边舞边击,鼓和小铁环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表演时结合舞蹈边舞边唱,是一种歌舞说唱兼备的民间艺术,是当地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中国民间艺术的“绝活”。

上一篇:【传统技艺】 “京作”硬木家具(国家级)(北京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 “菊花白”酒酿(国家级)(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