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增泰出生于西元1955年,男,回族,厨子舍第5代传人之一,北京铁路局干部,今年55岁,是厨子舍第4代传人舍崇禄的第8子,也是目前年龄最小的传人。历史长达600年的“厨子舍”已面临着能否传承下去的问题。

“厨子舍”的音,读如“色”,大多数人念不准,舍增泰的叔伯哥哥干脆改姓色,音对了,但字又不对。

如今,“厨子舍”只剩下4个人会做:大哥舍源泰(69岁),二哥舍恒泰(67岁),三哥舍利泰(65岁),最小的舍增泰也已经52岁。600多年的“厨子舍”,如今不得不面对能否传承下去的问题。

2007年6月20日,在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上,“厨子舍”位居其中,成为了餐饮界6家代表之一,6家之中,只有“厨子舍”没有买卖,它在艰难地延续着清真厨行的原汁原味。

说来也巧,名单公布的这一天恰好是舍增泰的父亲舍崇禄先生20周年忌日,仿佛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护佑着“厨子舍”,护佑着这个北京城历史最悠久的餐饮品牌,最古老也最正宗的京华风味。

厨子舍出自厨子仉,仉家传了16代,1840年到舍家,又传了5代,至今总共21代,在北京厨行,应该是历史最长的。

厨子仉原来给宫廷做菜,中国历代皇宫中,只有明代开设了“清真御厨”,因为朱元璋的夫人大脚马皇后和常遇春、徐达、沐英、郭子兴等7个王都是回族,所以明宫廷非常重视清真菜的制作。

厨子仉是随明朝迁都进北京的,他是中国清真菜肴发展的关键人物。可惜厨子仉的姓名和后来的传承,如今已无记录,为什么会传到舍家也不清楚。旧社会手艺能传给外姓人不容易,而仉家最后的传人叫仉三把,和后来的东来顺老板丁德山在东安市场合股摆过粥摊,我奶奶是仉家人,和仉三把是同辈人。厨行是勤行正宗,非常辛苦,所以,仉家后人没再继承这门手艺,我奶奶娘家的两个兄弟也改行做了瓦匠。

虽然有很多清真餐馆,但清真菜的正宗在厨子家,过去一般餐馆不敢接红白喜事的宴席,因为很多菜他们做不了,而且也没有支应那样大席面的能耐。东来顺的老板丁德山当年开宴席,找的也是厨子舍。厨行才是清真菜的正宗,买卖家只是分支,直到今天大家也都认同这个,所以清真民间宴席大多由厨子操持。

1990年丰台清真寺落成典礼,500人的席,共10桌,每桌10人,大概25到30分钟翻一次,共翻5次,像这样的大席面,如今只有厨子舍能操持。

厨子是勤行,刚解放的时候还有20多家,像牛街的厨子梁、厨子冯、厨子杨、厨子金等等,如今只剩下了厨子舍。因为这行太苦。

首先,规矩多,做法完全要按照清真的教义来做,必须了解许多禁忌,比如乌龟、鲜贝、鳝鱼等等都不能吃,即使是牛肉,许多部位也是不能吃的,比如脑子、血、鼻子、胡须、膀胱、肉枣等等。像肉中的肉枣,必须按传统的做法,一点点剔除,这就很费劲,但你必须这么做。还有像切肉丝不能出丁,作料不能用料酒等等,这都是规矩。厨子是针对家庭的,一次做不好,自己的招牌就砸了,这不像开买卖,可以面对很多人,相对轻松一些。

第二,厨子都是露天作业,不看天气,赶上特别冷的时候,手都伸不出来,但你还得砌灶,有时红白喜事赶得太急了,主家来不及搭天棚,多毒的太阳下你也得干活,而且流水席一拨接一拨,片刻不能休息。

第三,熬夜太辛苦。过去没有双休日,有事都是周六晚上7点去,准备材料、砌灶,到晚上两三点钟才能完,第二天早晨6点又要起来准备,因为中午就要开席,一周仅有那么一天休息,比上班还累。

舍增泰爷爷传下的是四个人:舍崇福、舍崇梁、舍崇禄、舍崇瑞。我父亲是舍崇禄,其他三家后人都没继承这个手艺,舍增泰的叔伯兄弟们嫌干这个太苦。

作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餐饮品牌,厨子舍代表了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也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境。

首先,厨子舍的技艺中,50%在灶上,我们这一代有了发扬,灶的眼数更多了,但这种灶烧煤,污染大,现在的单元楼,砌灶已不太现实。厨子舍的灶火旺,包含着力学原理,一个蒸锅上去,连水带6节屉100多斤,灶也不会倒。一个灶煎炒烹炸全齐了,现在的煤气灶根本支应不上。

第二,现在年轻人吃不了苦,厨行又是勤行,只能靠多实践,现在摆清真大棚的主家越来越少了,因此肯学这门手艺的后辈人到现在也只够“半拉手”,远不能独当一面。

现在找我们来做清真宴席的熟人不少,但没法砌灶,找了也白找。有的甚至联系了饭馆,让我们用他们的灶来做,但这双方不好协调,我们也不能粗制滥造,做不做无所谓,不能倒了牌子。

为了保留厨子舍这份文化遗产,我们一直想开个饭馆,但一打听,房租太贵了,我们负担不起,找人合作吧,又担心合作方不能很好地尊重厨子舍的品牌和传统。

说实话,一个传承了600年的文化,真不希望它绝在我们这一辈人的手里。

厨子舍出自民间,但影响深远。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陈广元大阿訇为厨子舍题写了“清真菜大王”,以表彰厨子舍在清真菜传承和发展中的贡献。

厨子舍的清真宴席得到过京剧大师马连良、侯喜瑞、翡翠大王德源兴、珠宝店老板铁宝亭的激赏,过去宴席分官客(男宾)和堂客(女宾),按规矩,堂客要给赏钱,马连良的母亲总是代一桌人把赏钱全给了,这叫“占人”。评剧大师马泰和厨子舍家是世交,三代为邻,马泰满月的宴席就是厨子舍操持的。谭富英、裘盛戎等京剧大师在办宴席时,同时办“教席”(即回民宴席),他们请的也是厨子舍。

清真宴席有两个最大的优势:首先是干净卫生,绝不会把不洁的东西做给别人吃,像肉枣等都要一点点剔除,别人看不看得到,都要这么做。第二是精工细作,以山药卷来说,削皮时一个黑点都不能留下来。厨子舍的菜上得快,可哪道菜做工也少不了两个小时。一块牛肉,我们能立刻分出是牛的哪个部位,从而选择最适合的烹饪方法,这都是多年的积累。

至今仍在传承厨子舍手艺的3位传人:大哥舍源泰(69岁),二哥舍恒泰(67岁),三哥舍利泰(65岁),最小的舍增泰也已52岁,手中是厨子舍成为北京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批准函。

厨子舍有150多种菜,还有一项砌灶的绝活。菜做得好坏,灶占50%,如今会砌灶的只有厨子舍。舍家的灶火旺,形式多样,可以应付百人以上就餐的需要。

厨子舍的清真宴席内容分四道菜:

第一道是压桌,主要是小吃、面点等,有6到10样。

第二道是扣菜,把菜蒸好浇汁。

第三道是汤菜,连汤带菜,品种丰富。

第四道是炒菜,共4到6道,要求3分钟出一个菜。

清真宴席都是所谓流水席,每一桌从落座到起座也就是25分钟,要求上菜快,十几分钟内必须做完20多道菜,还不能“亮盘”。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600多年,是北京最古老的餐饮品牌厨子舍是北京清真宴席的代表,目前有150多种菜肴,被称为是“清真菜中的满汉全席”。厨子舍以品种丰富、做工精良、上菜快、文化内涵深而闻名。厨子舍的菜谱没有文字记录,都是靠口传心授来传承,除了厨子舍的传人,具体做法外人不得而知。

上一篇:【传统技艺】 “泥人张”彩塑(市级)(北京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 都一处烧麦制作(市级)(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