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动态 文章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践、表演、表现、知识体系和技能等方式存在。我国是非遗最多的国家,也非常重视非遗保护,但是不同的非遗形式,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有的繁华发展,有的快速消失。


 

  整体来看,美食等与现代人生活关系密切的,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传统手艺、音乐、绘画、民歌、传说等项目,因为与人们生活不够密切,有的很快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一是没有贴近人们生活。非遗在以前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泥人,以前就是孩子玩具,只是现在的孩子玩具材质变了;比如绘画,在以前是教育内容,也是民间文人传承知识、交流文化的载体,现在已经被淘汰。消费是最直接原因,消费者愿意购买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是生活方式变迁。与传统农耕社会不同,现代人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流动频繁,传统的生活方式消失了。比如民歌,以前是休闲方式,也是很多少数民族男女谈恋爱的载体,现代人都用手机交流了;比如传统曲艺,现代人都听声光电为载体的流行音乐了。还有很多人认为,非遗项目就是落后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下,工匠们角色没有面子、没有价值,慢慢的就没有传承了。

  第三是传承人与时俱进的问题。很多非遗项目传承人很少,思想保守,受自己知识技能局限,未能与社会进步的融合,非遗产品缺乏创意,久而久之就被人们遗忘了。非遗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自我革新,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最后其实才是保护的问题。既然需要保护,就是因为有消失的危机,但是有一些职能单位,不过走走过场,并不能真正保护。还有的因种种利益驱动,对非遗进行了事实上的破坏。


上一篇:【非遗动态】中国非遗古曲音乐会将在郴州举行

下一篇:【非遗动态】中国非遗保护的思路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