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隋名叫隋洪三,今年50岁。修脚,是老隋练了30多年的家传手艺。

老隋的一个想法是,修脚这门老手艺,传到他的手里,决不能让它失传,他想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去年,老隋整理了一份申报资料,报到了保护传统技艺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非常高兴,觉得这的确是个需要传承保护下去的事儿。”随后,“隋氏修脚传统刀工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隋洪三成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知道,可能现在还有些年轻人觉得,修脚这门手艺又脏又臭,‘成天摆弄着臭脚丫子’——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申请书里也是这么说的——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沿袭影响,导致现在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行业。但是,我要告诉这些人的是,修脚是自古就有的技艺,这是门踏踏实实的老手艺,属于‘中医外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咱们后人们,可千万不能轻视了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这门手艺。”老隋很认真地说。

老隋引古论今地说,早在隋朝时期,《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就已有胼胝和肉刺(鸡眼)的记载。到了清朝之后,修脚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你说修脚是小事儿吗?脚上有疾病、痛症,人当然会难受痛苦。比如甲沟炎、灰指甲这些病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烦恼,专业修脚的师傅可以帮上忙。”老隋说,现在的很多人,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脚疾,包括趾甲、鸡眼、嵌甲、脚气等等。“修治这些症状,这是老百姓的‘刚需’呵!他们需要我们修脚师傅们的存在。”

如今的老隋,不遗余力地传播修脚这门传统手艺。但是早几年前,他的想法和现在截然不同。

老隋说,因为他的修脚的手艺是家传的。据老隋考据,这门手艺已经至少有110年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在山东的爷爷隋尚兴,因为家贫找到河北一位颇有名声的修脚师傅鲁会拜师。1930年隋尚兴带着老隋的父亲到了沈阳,开始修脚行医。

“就打从我爷爷的师傅算起,到我徒弟门下的徒弟,这门手艺已经在百余年间传承了6代人了啊。”说起手艺的传承,老隋眼里藏着往事。

老隋说起,从他爷爷学成手艺归来,一家子人口有了吃饭穿衣的根本。爷爷觉得这个手艺太好了,让他养活了一家人。从此之后,老人家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不许外传。在老隋的父亲身上,也是这么严格执行的。老隋笑说,他自己从小又从父亲那里受到这样观念的灌输。还有几件事儿,让老隋曾经觉得心寒。上世纪90年代,老隋和其他16个老伙计,搬着马扎在公园的马路边儿给人修脚。一个20多岁的小伙儿求他授艺。“他说,他家穷,真的没有饭吃了。”那是老隋这辈子教的第一个徒弟,老隋倾尽手艺,口耳相传教授了3个月。“结果那孩子学成之后就跑了,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因为爷爷的规矩,因为很多这样的事儿让我心寒,所以那时如果有人站在我身后,看着我干活儿,我就不会干了。”老隋笑说,直到这门手艺传到他大学毕业的儿子手里,他的老观点才有了变化。

“他‘教育’我说,如果我真的觉得这门老手艺值得被后人传承,而如今又面临失传的境地,就不能再固守自封了,应该要把它广泛教授、把它发扬光大。”

儿子几番劝说,让老隋慢慢对这事儿有了新的认识。经他多方奔走,在2012年成立了辽宁省修脚行业协会,老隋任会长。到如今,老隋已经教授了200多名徒弟或学生,这其中还有来自韩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生。

“修脚,绝不是脏臭的活计,而是咱先辈们努力传承下来的,凭力气、凭技艺踏踏实实的老手艺。咱这代人要干,就要认真干好,不能辜负了先辈们。”老隋说,对于修脚老手艺的传承,他已经有了很多规划,正等待着在自己的人生里一步一步去努力实现。


上一篇:【民俗】康平卧龙湖冬捕祭礼习俗(沈阳市)(市级)

下一篇:【体育与杂技】 沈阳吴氏北派布袋木偶(沈阳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