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旱船,民间俗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是集唱、舞、手工技艺扎制于一身,又兼有很高的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价值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艺人遍布于梅溪镇所有行政村。
  梅溪镇,住有大量清代由湖北、河南、温州等地迁徙至此人口,他们与原住民一起世代在此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也带来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历代绵延,使梅溪有“清代民风活化石”之称。“梅溪旱船”便是流行在梅溪众多艺术中的一支。
  每条旱船至少由八人组成,含“船拐子”、船娘子、小丑、锣鼓等。其中,“船拐子”为主要歌手,用手中的“连响”指挥船队的舞蹈队形和动作变化,同时在多条旱船相聚时担当“对歌”。
  梅溪旱船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拜门子”和“打坐场”二种。拜门子是一种挨门逐户、见啥唱啥,以说吉利、讨彩的歌词预祝主人来年顺利发达的歌舞。打坐场在较大的场地上表演,有“拜四门”、“里荷花、外荷花”,“背纤、放纤”,“老龙卧沙滩”,“左右散花”等。各种队形变化,同时演唱各种船歌。
  旱船歌丰富多彩,传统套数有数十种之多。歌词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有很强的即兴性。一人主唱,众人帮和,穿插舞蹈队形,观赏性极强。
  旱船主要在新年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时间内进行活动。农村有 “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这一天要将旱船归还给王母娘娘,此时要把扎制的旱船烧掉,称为“化船”。
  梅溪旱船有很高的民俗学、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美术和民间艺术史研究价值。旱船的扎制集民间剪纸、手工技艺、绘画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珍品。


上一篇:【传统技艺】书画木刻(吴忠市)(市级)传承人:杜耀廷

下一篇:【传统技艺】湛江干鱼制作技艺(赤坎区)(市级)传承人:黄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