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扎西次仁,男,1942.01,嘎尔国家级传承人,出生在八廓居民区“温顿边巴”(宅名)。7岁时,被父母送到拉萨 “甲巴康萨”私熟,系统学习藏语文知识。三年后,年满10岁的他,与大多数那个年纪的男童一样,面临着第一场不由他选择的人生。

那一年,正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布达拉宫宫廷嘎尔歌舞队12年一轮招收新队员的时间。在旧西藏,选男童到宫廷歌舞队,也是一种差役。当年,政府派来的“嘎加”(藏语,招收嘎尔队员的公职人员)早早就按照户口以拉萨为主在全藏境内选择嘎珠。嘎加们将有等级的贵族子弟、僧人以及传统污秽职业或不洁阶层中的男孩除外的,  9至12岁的上万名男童召集在一起,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相貌端庄、长相俊俏的20名嘎珠。

对嘎珠训练之严酷早有耳闻的家人,百般不情愿让他成为一名嘎珠,但偏偏命运之神就这样选择了扎西次仁。从此,无忧的童年时光,如断了线的风筝飘摇远去。

成为一名优秀的嘎珠,要经过最艰苦的强化训练。每天,一阵阵急促的敲鼓声总在凌晨4时袭来,起床、整理铺位、排队……

在严格的强化训练下,年仅13岁的扎西次仁和同伴们基本学会了全部58首嘎鲁和23种包括坡嘎、莫嘎、持嘎的嘎尔各式舞蹈招式。

从20岁起,那些辗转不同工地与不同工种的时日,扎西次仁从未放下音乐与歌舞。他总是随身揣着一支竹笛,干完活儿就吹一吹,悦耳的声音,总让他忘却了疲劳与烦恼。

上个世纪80年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和保护。一场专门针对抢救、保护宫廷嘎尔的工作在拉萨展开。在政府的组织下,包括扎西次仁在内的11位老艺人聚在一起,开启“抢救与保护嘎鲁的工作”。5年后,一本凝结着老艺人们心血与深情的《嘎鲁歌曲集》于1985年正式出版。

这时已46岁的扎西次仁在借调到抢救嘎鲁工作后,被组织调到西藏大学艺术系任教。他不只成为了梦想中的歌者、乐者、舞者,他还为人师表,成为了一名传授藏族传统乐器的专业老师。

直到1998年,他退休又被返聘到藏大艺术学院,继续教老师们学习囊玛、堆谐艺术以及扎念琴等传统藏族乐器。

半个多世纪里,他的人生因成为嘎珠与艺术结缘,又因艺术而得到不断的升华。


W020170120437531847417.jpg


上一篇:【传统技艺】察隅僜人银饰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区级)传承人:夏电夏

下一篇:【非遗动态】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