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448

传承人郭井阳正在表演拍鼓舞

314×448


传承人郭井阳正在表演耍公子舞

448×299

秧歌队正在表演打小场

哨口高跷是一种古老的跷技,是一种技艺表演,后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成了高跷秧歌,是朝阳高跷中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哨口大高跷以高著称,跷高183cm。主要流传于朝阳市双塔区城郊及周边地区。

哨口高跷主要人物是渔樵耕读。一拨秧歌由十八口人组成,最初这十八口人是一大家子人,以老迈婆即老座子为中心人物,公子(老迈婆丈夫)、卖豆(老迈婆儿子)、樵夫(老迈婆小叔子)、黑白渔翁(老迈婆大伯子)、陀头(老迈婆舅公)、二渔婆(老迈婆妯娌)、先生(老迈婆兄弟)、四拍锣(老迈婆小姑子)、四拍鼓(老迈婆小叔子)。后演变成秧歌中角色,哨口大高跷也由家族成员扩展成全村人员。

哨口高跷最具文化内涵的是十八口人在表演时都有唱段。高跷唱段,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劝世良言的作用,比如:《樵夫下山坡》里唱到:“打干柴,下山坡,孝双亲,养活妻儿喓老小,奔波苦处日日来换钱吆,这猛虎一听他有孝母之意,摇摇头,摆摆尾,归山而去……”类似这样的唱段很多很多。主要唱段有:《大家乐》、《渔樵耕读》、《樵夫自夸》、《誇桑》、《大西厢》等十几首。每一个唱段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唱腔有别于东北大秧歌,非常独特.

哨口高跷表演形式比较简单,由踩街、打场(下小场)两部分组成,无戏出子。每个人的扭法是按照角色设计的。伴奏无唢呐、笙管笛箫等乐器,只是队伍里的四锣四鼓。四锣四鼓舞起来热烈欢快,锣鼓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大高跷的动率和风格。其扭法也很独特。哨口高跷生长着,延续着,它既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又是当地百姓教育后代的活教材,起到团结和谐作用。

“哨口高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一篇:【传统美术】建平剪纸(朝阳市)(省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焦石民歌(重庆市)传承人:罗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