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穷鼔”的创始人系元末明初桦皮川人李鉴。据《李氏家谱》载,明初,鉴追随大将徐达镇守武威,任参将。因长期与来自安徽的明军将士为伍,逐渐熟悉军中士兵娱乐时的鼓乐节奏和击打法。省亲时,鉴看到当地父老在正月初五举行送“五穷”祈祥瑞的社火活动,随将军中学得击鼓技术传授于乡亲,并出资制作长鼓28筒,组织起第一支社火队伍。后渐在桦皮川村及周边地区传开。

基本动作有跳打、蹲打、翻身打、行进打等打击法;花样有:鹞子翻身式、一根葱式 、坐马式、高式、燕子衔泥式、力劈华山式等;队形有一字长蛇形、二龙戏珠形、五星形、五全梅形、八卦形、扇子形圆场形等。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

“五穷鼓”历经600多年的历史,植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繁衍于民间,老百姓对五穷鼓的喜爱,老艺人对五穷鼓的执着使五穷鼓得以延续,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本地区民间文化传统。保留了民间打击乐艺术的原生形态。是西北乃至全国鼓点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从而大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当地人体现民族凝聚力和教育后代的重要手段。他体现和传承着民间文化传统,对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五穷鼓”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在民间开展文化娱乐和社火曲艺活动主要形式之一。深受沿黄一带老百姓的喜爱。1984年甘肃电视台《飞天之歌》栏目录制了五穷鼓专题报道,并在电视台播出。2011年3月16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民间舞蹈】旱船(白银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曲子戏》(白银市)(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