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本地皮影戏只有强湾乡聂家窑村独一家民间戏班。

皮影戏是一种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要素,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在过去的岁月里,皮影艺术为当地生生不息的人们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成为当地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聂家窑皮影起源于清中期,是由该村王氏家族中一名叫王有秀的(家谱中有记载)在陇东一带跟随当地皮影剧团学习演出,老年回家后,始建一个皮影剧团,在五沟十三庄颇有名气,并将此艺术传授给子孙后代。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皮(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本地民众俗称为“牛皮灯影子”。

聂家窑皮影盛行于民国三十五年至1956年,皮影剧团演员以本村王氏家族的几代人为主,有演员20多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吹拉弹唱,扮演生、旦、净、末、丑多个角色。皮影剧团主要在本村法王庙、关帝庙演出,有时到村民家中给祖宗家神还愿演出。剧团经常应邀到外乡演出,强湾各村及四龙、水川一带演出较多。据说,当时演出水平不亚于榆中青城(朝胡子)皮影剧团。傍晚时分演出,男女老少倾村出动,热闹非凡。

王树俊是提线(操作)之人,手指灵巧,游刃有余,也是皮影造型制作人。民国三十五年初,他受其祖辈王兴廉、王兴虎,父辈王作秦等人指派,到榆中青城皮影剧团学习观摩制作方法,先后共制作皮影头像200多个,能演20多本戏。演员主要有王兴廉、王兴虎、王兴泰、王兴唐、王作秦、王作熙、王作虞、王作平、王作汉、王树发(板胡手)、王树俊、王树英(鼓手)、宋明祥(板胡)等三辈人。总导演王兴廉。

皮影的制作材料以上等牛皮、驴皮、羊皮为主,经过加工,制图、镂刻、剪辑、上色等多道工序,透明度高,柔韧性好。

皮影图案,在设计构成上受到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皮影人是五分侧面形象,由八部分组成(头、身、胳膊、腿等),胸前一个竹杆,两手各有一个竹杆,从头到脚约7寸(市尺)长。人物头部有各色脸谱,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脸,一弯回形环勾眉眼,通天鼻梁,显得俊朗、洒脱;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目夸大,一幅老奸巨滑的坏样子;丑角在眼睛上加画一个圆圈儿,表示诙谐轻佻。做好的皮影儿安上三根杆,脖(杆)平衡用,两手各一根,手(线),不仅要灵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相吻合,各种套路干净利落,其手上功夫非一日之功。


上一篇:【曲艺】白银地方小曲(白银市)(市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水川长面制作技艺(市级)(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