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渔鼓是中国曲艺中一大门类——渔鼓道情在南方的一支主要支脉,它和常德丝弦一样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常德渔鼓是武陵区现存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品种,也是武陵区在省内外有很高知名度的地方曲艺品种之一。

  渔鼓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名为“道情”。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筒板为道具,故又叫“渔鼓”。大约在明代中叶传入常德,和本地方言及民间歌谣相融合,题材也有所扩大,逐渐形成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常德渔鼓。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常德渔鼓自诞生后,一直深受民众的喜爱,听渔鼓演唱,是他们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

  常德渔鼓传统的演唱方式,是由一人怀抱渔鼓,单人演唱多角,既能演唱小段节目,又能演唱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大型书目。道具有渔鼓筒、单钹、云板。常德渔鼓传统大型书目多为历史演义和侠义小说,如《武松打店》、《秦香莲》、《天宝图》、《地宝图》、《大闹观音堂》、《兰衫记》、《孤儿除霸记》、《苦菜花》、《吕洞宾戏白牡丹》、《金镯玉环记》等。

  常德渔鼓的词分为韵文的唱词和散文的说白两部分。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词多为7字句和5字句,7字句为二二三的句式,5字句为二三的句式;也有少量10字句,句式为三三四。有衬词,多为象声词。常德渔鼓的曲谱不多。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常德市武陵春曲艺社成立起,特别是七十年代初常德市文艺宣传队成立后,对常德渔鼓进行了整理和创新。由原来的坐唱发展成舞台上的表演唱,由一人多角演唱发展成双人或多人多角演唱。伴奏乐器增加了二胡、扬琴、琵琶、板胡等。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常德渔鼓多次参加各级各类调演、汇演并多次获奖,成为常德市许多单位常用的节目形式。1975年,常德渔鼓《找妈妈》被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文艺片在全国公演。


上一篇:【传统戏剧】会宁皮影(白银市)

下一篇:【曲艺】常德渔鼓(常德市)传承人:刘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