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锦,是流传于我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人民中的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张家川称为“小经”、“消经”。 这种文字拥有36个字母,包括28个阿拉伯字母,4个波斯字母和4个小儿经独有字母,它是根据汉语拼音的拼读方式拼出比较规范系统的一种文字,文字与其他阿拉伯文字系统一样,从右向左读写。张家川一带的小儿锦拼写的是张家川方言,张家川方言有张家川本地话、凤翔话、盐官话、甘谷话,秦安话等,小儿锦的拼写也有所不同。

3.jpg.JPG

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这样一种学习研究回回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小儿锦雏形)。在明代《回回馆译语》与《回回馆来文》中发现的波斯语词汇的拼法与现在小儿锦的拼法完全一致,因此断定小儿锦产生于元末明初。到了明末清初,胡登洲倡兴经堂教育,小儿锦在当时流行开来,清代回民起义以后,西安穆斯林文化中心解体,小儿锦因此衰落,相反影响了平凉、张家川等地小儿锦的流传,只有部分人用小儿锦来传递信息,做账目等。1941年,沈遐熙在张家川创建陇东南地下党组织,他用小儿锦在回族党员中传递情报,记录党史笔记,隐蔽保护了一大批回族地下党员。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儿锦的传承受到很大的阻碍,几近灭绝。改革开放以后,提倡信教自由,小儿锦的使用广泛传播。

7.jpg.JPG

小儿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通过对单个文本的研究,可以理清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点对于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民族志等的研究至关重要。

小儿锦在语言学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其文本保存了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反应了回族语言逐渐向汉语演变的过程。语言复杂的成分本身就表明了回族形成的多元性。小儿锦保留了大量的古今各地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小儿锦不但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也是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相互交流、交融的结果。不但是我国穆斯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10.jpg.JPG

近年来以经学院、新式阿拉伯语学校为特征的伊斯兰教育加速了小儿锦退守的步伐,只有少数像苏守清、海金明、李元珍等一样阿訇利用小儿锦为不识字的妇女和满拉教授伊斯兰知识,使小儿锦得以薪火相传,延续至今,所以,小儿锦的抢救和保存迫在眉睫。


上一篇:【民间舞蹈】秦安扇鼓舞(天水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张家川皮毛加工(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