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弦戏”是由巴陵戏、岳阳花鼓戏派生出来的。清同治年间,岳阳大兴神案戏,游傩演剧盛行,而游傩演剧必唱大戏(巴陵戏),岳阳花鼓戏要加入游傩演剧的行列,顺应这一文化潮流,就必须学演大戏,于是,既唱大戏,又唱花鼓戏的“二弦班”诞生了。随着“二弦班”的出现,花鼓戏艺人学唱巴陵戏,巴陵戏艺人学唱花鼓戏已成为时尚,艺人们插团走班,同台演出,习以为常,艺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艺术上的融合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加快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孕育、产生的进程,经过艺人们不断的兼容并蓄,改革创新,集巴陵戏、岳阳花鼓戏为一体的“二弦戏”便应运而生了。

为了更好地区分巴陵戏和岳阳花鼓戏,为了演奏上的方便,“二弦戏”的主奏乐器为改良的自制胡琴,比大戏的京胡大,比花鼓戏的大筒小,拉大戏时其千斤下移4-5度,拉花鼓戏时其千斤上移4-5度,其音色、音域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样,“二弦戏”独特的风格便显而易见了。

“二弦戏”与巴陵戏、花鼓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音乐上,而最能体现剧种特色的也就是其声腔、音乐。

在巴陵戏传统的昆腔,弹腔和杂腔小调三大声腔中,“二弦戏”的唱腔和唱法存在很大区别,且有些曲调在巴陵戏已失传,而在“二弦戏”中确保持至今,节奏上,巴陵戏多为消板起,“二弦戏”则多为顶板起。应该说,这就是区别,这就是特色,这就是“二弦戏”存在的理由和基础。

“二弦戏”与岳阳花鼓戏在其声腔、音乐上也有明显区别而显其特色,一个表现在叫法上,花鼓戏的声腔正调俗称单句子、夹句子,而“二弦戏”则称为“东湖调”,和“老腔”,单句子称其为老腔单板,夹句子则较为老腔惰板;第二,唱法旋律风格各异;第三,花鼓戏演唱琴腔正调时包腔进,而“二弦戏”则是消板进,这就构成了“二弦戏”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二弦戏”将巴陵戏与花鼓戏的声腔、音乐融入一体,运用在同一出大戏中,这就是“二弦戏”的独特之处,也不能不说是艺人们的艺术创造。比如:大戏《双偷花》、《二堂审子》中间是大戏唱腔,两头是花鼓曲调。而在《毛国真打铁》中,则是前半本是花鼓调,后半本是大戏腔,更奇特

的是在传统小戏小花的唱腔中,上句为大戏南路倒板,下句为花鼓戏北路锣腔,这就把巴陵戏和岳阳花鼓戏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了风格特别的“二弦戏”。

“二弦戏”形成后,以它独特的风格,跟随巴陵戏、岳阳花鼓戏以岳、临两县为基点,向湘、鄂、赣三省毗邻的十多县市扩展。它确实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宝贵财富,是研究戏曲演变,地方戏形成与发展的宝贵资料。


上一篇:【传统技艺】谷雨烟茶制作技艺(岳阳市)

下一篇:【民间舞蹈】永登高高跷(兰州市)传承人:巨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