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0261fd13637.png

临湘市传统音乐聂市十样锦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由打击乐(锣、鼓、钹等)和吹奏乐器(笛、笙、唢呐等)两大部分组成,分别称之为武场面和文场面,合起来即“文武合璧”。整套乐章由三个分曲构成,称之为“三曲连缀”,可视场合不同而随机配置。这项传统音乐发源于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聂市镇,早期发端于两汉三国时的吴楚之地,形成并盛行于明清时期的聂市古镇,至今尚流行于湘北及周边地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瑰宝。

聂市镇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东抵羊楼司镇,西接岳阳市云溪区,南与五里牌乡接壤,北与江南和黄盖湖为邻,是临湘市通江达海的必由之地。

说到聂市十样锦产生的源头可追溯到三国时,距今约1800多年,相传三国吴主孙权赴今黄盖湖巡视部将黄盖操练水军,附近官绅曾于此境接驾,当地百姓“敲金击筑”迎接圣驾,故称“接驾市”,后演称“聂家市”,简称“聂市”,此时就有了十样锦打击乐的萌芽。由于聂市在明晚期的茶市兴起,各地商贾云集,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文武合璧,三曲连缀”。随着时间推移,时至今日,聂市籍传人传承弘扬十样锦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样锦在它的原生地日渐兴盛并辐射至周边地区。

历史价值:十样锦始于三国时期,距今约1800多年,盛行于明清,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

艺术价值:十样锦器乐演奏基本是口授心传的原生态艺术,它能流传至今,完全是靠人们对它的喜爱和演奏时乐章本身优美动听的魅力所至。其音乐旋律宛转悠扬,富有变化;其演奏方式文武合璧,相得益彰,既有锣、鼓、钹等重打击乐振人心魄,又有笛、笙等吹管轻奏乐勾人神思,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特色。同时,十样锦具有浓郁的湘楚文化音乐风格,又吸收了晋、徽、江浙、江西等外地音乐元素,有完整“文武合璧,三曲连缀”的艺术特色。直至1986年,我市文化人才将这一民间瑰宝挖掘整理,并且十样锦曲谱已编入岳阳《民间器乐集成》。

经济价值:十样锦属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它的经济价值是隐性的或间接性的,特别在聂市本土及周边流布区域婚丧喜庆、节日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十样锦器乐演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人们的生活情趣,鼓舞了人们的思想斗志,传递着人们的乡友亲情,弘扬了历史传统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催化醚和凝结剂。

  2017年,聂市十样锦被纳入第四批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俗】二弦班祭台(岳阳市)

下一篇:【民间音乐】河州“花儿”(兰州市)传承人:马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