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摊簧(绍兴摊簧)

  【类别】:曲艺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保护单位】: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简介】:

  摊簧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杭州及周边的绍兴、嘉兴、湖州等地。流传于杭州的名为“杭州摊簧”,简称“杭摊”,又称“安康”;而流传于绍兴的则名为“绍兴摊簧”,又名“绍兴鹦哥戏”。

  摊簧表演时分行当说唱,往往以五人为一班,自奏自唱,生拉胡琴,旦弹琵琶,净弹三弦,末击鼓,丑打板。也有7至11人为一班的,随着演唱人员的增多,可在班中加入筝、笙、箫、笛、扬琴等乐器。摊簧演唱前先以《四合如意》、《二六》、《行街》等合奏曲静场,称为“和音”。正式演唱时先唱开篇,后唱正书。摊簧唱词句式整齐,文辞典雅,讲究声韵格律。其唱腔包括基本调、曲牌和民间小曲三类,基本调是“杭摊”主要演唱的曲调,有男女宫之分,所使用的板式包括平板、快板、流水板等;曲牌主要有《点绛唇》、《端正好》、《风入松》、《急三抢》等;民间小曲则有《四喜调》、《采茶调》、《杨柳青》、《游魂调》等。摊簧中无打击乐器,伴奏乐器主要是鼓、板和弦乐器。

  摊簧的传统曲目共有120折(段),分“前摊”与“后摊”两类。“前摊”的人物念白除丑角外均用中州韵,唱词以七言的上下句式为主,“落调”不用一上一下的“凤点头”。其曲目多系从昆曲移植而来,如《白兔记》之《产子》、《送子》、《出猎》、《回猎》等,曲词较原昆曲词句为通俗,但仍是比较文雅的书面语。词句讲究“二五”、“四三”的平仄格律,除两句唱词的末字要求上仄下平外,还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前摊”在唱法上讲究“使嘴劲,准四声,吐字真,拖腔轻,语调准,重感情”,气息运用上则讲究“透、偷、煞、吹、关、收”等。相比之下,“后摊”显得较为市井化,其曲目均属单本生活故事,如《卖草囤》、《荡湖船》、《磨房串戏》、《草庵相会》、《瞎子捉奸》等,唱词用方言演唱,基本调七言上下句仍为“二五”、“四三”句式。丑角演唱《快板》、《流水板》时则常用“起、叠、落”式的唱词。与“前摊”不同,“后摊”念道白时采用的是生活化的杭州、绍兴等地方言。

  在流传过程中,摊簧音乐为杭剧、绍剧所吸收,其曲牌及基本唱腔有些至今仍在传承,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文化研究价值。


上一篇:【曲艺】绍兴词调(绍兴市)

下一篇:【曲艺】绍兴平湖调(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