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吹打,源于庙会文化,与佛教音乐密切相关,以锣、鼓、二胡、京胡、三弦、钹、唢呐、长号等乐器来演奏民间乐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市内村村有庙有祠堂,庙堂之内有戏台,与之相配套的民间音乐《辕门》、《绣球》、《妒花》、《十番》、《节诗》、《将军令》等层出不穷。到明代中叶,在剡中大地十分盛行,而且世代相传,延续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业余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更加繁荣活跃。到了80年代,嵊州吹打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系,西乡以长乐农民乐队为代表,他们在传承中逐渐走向锣鼓与吹奏结合的风格,激越高昂,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特别是尖号演奏将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使尖号声音更加高亢激越,传得更远,成为国内民乐中绝无仅有的一种演奏方法。东乡以黄泽农民乐队为代表,注重于丝弦乐演奏;演奏风格清新优雅、婉转动听,演奏多为富有民间情趣的小调。

嵊州吹打是浙东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浙东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嵊州吹打是越剧音乐的基础,也是越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和唱腔,对越剧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嵊州吹打节奏鲜明,刚柔相济,打击吹奏融会一体,江南山歌小调风味浓郁,涵盖北方锣鼓的阳刚,汇集江南丝竹的婉委,在传承中注重提高完善,并与民风民俗紧密相关,对中国民乐的继承创新和发扬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传统音乐】绍兴清音班(绍兴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甘棠元宵乐(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