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源于秦汉。晋唐时随中原移民南迁入闽。唐末五代即已在关中地区流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从未间断。

 

桥营木偶剧团,于1912年成立,历经百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经过四代传承,延续至今,已经在华阴独当一面。最初,在王四清的极力组建下,木偶剧团在华阴地区拉开了序幕。作为第一代传承人,王四清(已逝)从10岁开始在长安学艺,学习较多戏种,唯独喜爱木偶戏,学成归来后感染了较多戏曲爱好者,教唱木偶。1919年五四运动的展开,剧团也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取名为华阴县“革新木偶剧团”,它是陕西省木偶剧团亲自扶持和培养的一个县级剧团。1933年王天右跟随父亲(王四清)学艺,从小天资聪慧,一学就成,较为全面的继承了父亲的演唱技术,对木偶戏的传播具有重要地位。在文化大革命间.因文艺界剧种的变化而停演,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进行了改编,1972年牛军壮开始跟随刘天右到处演出,积累了很多演出经验,对后辈们的演出技术提出了宝贵意见。王振忠,现年78岁,从17岁开始跟随牛军壮学艺,曾在西安市长安木偶剧团培训,后拜袁克琴、薛鹤玲为师。三年期学满后出师,进木偶剧团,担任导演,培养了8批学生,分别是:王西房、张崇山、乔木月,王振英等,随团经常售票包场演出。

 

近年来,由王振忠、王振英、张崇山等人管理,八方搜集,充实了敲、拉、唱和木偶戏相关的技术人才,进行了学习排练,有了良好的基础,曾在渭南、蒲城、白水、华县、大荔、本县境内多次演出,深受人们欢迎。我村为了记录和发展这个剧种,从2009年八月份对服装、道具、人员进行了换补、充实、调整。现在我们文武乐队已齐全,演员共20余人。内部组编有:团长、导演、剧务组、经过积极的学习排练.能够较成功的演出几个古典折子戏.和高技巧的木偶戏场面.曾给华县街会助兴演出,受到了关爱和支持。华阴文体局又给我们购了新一套的音响设备,我们决不辜负领导的关心今看我们开拓进取.锦上添花。


上一篇:【民俗】华山古庙会(渭南市)

下一篇:【游艺与杂技】华山戏法(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