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土洞箫》系文山市追栗街镇大兴寨彝族(仆支系)民间传统乐器。    

据《文山地方县志》记载:三眼土洞箫,即“三孔陶埙”,吹孔气鸣乐器,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x懕n勋,又读xu仭n喧)同属一类,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多为陶制,故又称“陶埙”。也有用石、骨或象牙制成。其形有球状和椭圆形等数种,音孔一至三五个不等。    

《三眼土洞箫》用白陶泥捏成球形,掏空内膛,制成“腰粗、底平、嘴尖”的鸭梨状土坯,顶端开一吹孔,后腰部和两侧各开一个音孔,在荫处晾晒而成。其音色低沉、浑厚、娓娓动听,能吹奏4个音节(即6、1、2、3)。音调高低,随腔体大小而异。在每年的彝族传统节日过小年、祭龙、火把节中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必须载歌载舞,吹奏《三眼土洞箫》。    

《三眼土洞箫》是我市彝族民间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 “三眼”是因为它有三个音孔,《三眼土洞箫》是民间的一种称谓,而在中华民族的乐器谱上叫—埙。埙在历史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吹埙为乐的场景,古代屡见不鲜。作为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祭祀遗风,今天的埙,有失传灭亡、濒临绝境的危险。而埙以“土洞萧”的身份,在云南文山彝家山寨中“活”了下来,成为见证历史沧桑和风雨岁月的“音乐活化石”,显得弥足珍贵。    

《三眼土洞箫》的传承方式为家传式,不外传,传男不传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朝标已过世,现只有两位徒弟李汉明、张建文会制作三眼土洞箫和演奏,并且两位老人都是60多岁老人,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追栗街大兴寨的青年多外出打工或迁居到文山城,小孩到镇上上学,村中基本是老年人,徒弟难以培养。《三眼土洞箫》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机。    


上一篇:【传统体育项目】吹枪(文山州)

下一篇:【传统技艺】窑洞营造技艺(甘肃省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