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朝邑地处黄河的西岸,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戏曲艺术广泛流传,农妇们运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吸收当地皮影中的人物及场景造型,用剪纸手法,舍弃了皮影中的繁密装饰,突出线条美与人物的情态美,使长不过两寸,线细若棕丝的剪纸,惟妙惟肖、隽秀、细腻。剪纸艺人从人物的外形、表情、心态多角度地体验和体察角色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露在她们的剪纸作品中。如:嘴尖皮厚的窑婆,潮谑诙谐的小丑;招摇过市的纨绔子弟;一身呆气的书生,老态龙钟的翁叟,含情脉脉的淑女;英姿飒爽的武旦;捧笏祝拜的朝臣;威武勇猛的武士……,一幅幅两寸长,一寸来宽的小纸片儿在它们的游刃之中变成了一个个格性化的活人。把诸如:《白蛇传》、《李彦贵卖水》、《王良卧冰》、《拾玉镯》、《天仙配》等戏曲故事,定格在家家户户的窗棂、家什和老百姓的心灵上,用来诠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生命的诉述及真善美的追求。经朝邑剪纸作品多表现皮影戏曲人物及场景,后增加了动物、植物造型。代表作品有:《兵火缘·拜月》、《雷锋祭塔》、《李燕贵买水》、《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王良卧冰》、《拾玉镯》、《天仙配》、《五典坡》等。

朝邑剪纸吸收皮影戏的人物造形特点,所有人物均以侧面表现。造型小巧,高不过10cm,宽多5-7cm,线细若棕丝,以隽秀,细腻为主要特点。剪纸表现手法近于皮影与绘画之间,舍弃了皮影中繁密装饰,突出线条与人物神态特征。多以几幅组成一组,由戏曲中的人物场景为表现对象,一组剪纸少则一人,多则三、四人,同时配有场景,把戏曲中一幕戏做为一场景来表现现。色彩单纯,朝邑剪纸用纸多为黑色,其它彩纸为配纸,黑色剪出的戏曲人物沉稳、古雅,传统意识深长。剪纸纹样多样,有:狗牙、马牙、小狗牙、树叶、梅花,月牙、格子、三角、花瓣、心形、波浪、踞齿、米点等形式。镂空疏密有致,对比强烈,朝邑剪纸是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它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的影响,其有很重要的价值。

1、对戏曲文化的发展具有研究价值。

朝邑剪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戏曲文化息息相关,它是戏曲文化的另一表现形式,通过一把小剪刀,将历史、人物、故事代代相传。对戏曲文化的发展具有研究价值。

2、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

朝邑剪纸除了传统的花草、树木、动物图案外,大量的是戏曲故事人物场景,剪法多样,集各种形式于一体,采用疏密对比,方圆对比,点线对比等手法,富有强烈的美学艺术形式,对研究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民俗学研究价值

朝邑剪纸是黄河、洛河、渭河沿岸民风民情、民俗的反映,是民俗事相的一种符号和文化代码,不仅贴在窗户上,门楣上,而且在祭祀、逢年过节、婚庆寿典、裱顶棚、糊墙围都要剪窗花,连同祈雨都要贴窗花。线条飘逸,形态优美,富有节奏感朝邑剪纸自明清到20世纪60年代很流行,80年代后逐渐减弱。现在朝邑吴王村周呈祥老师保留了他母亲部分剪纸,使我们得以了解朝邑剪纸的风彩,经我们近年的搜集、调查,朝邑剪纸虽然很多,但都已有失朝邑剪纸的细腻,沉厚特点,而略带现代味。文化馆为了抢救此项目,2012年举办了大荔剪纸研修班,培训学员30多人,使朝邑剪纸又得重生。

代表性作品介绍

《兵火缘·拜月》:黑色,此套剪纸由三部分组成,花几及凳子,还有两个旦角人物组成,花几高10cm,清代木式三脚花几,上有一盆牡丹,牡丹多以小狗牙花纹剪出,叶子姿态优美,旁边一圆凳,一女旦,手执一支香,燕子发髻下疏长辫,着清代服饰,小脚、衣服装饰有狗牙、碗豆、心形及线条。后跟随一女旦,手置腰间,服饰与前一位略同,表情肃穆。作品用黑色锻面油光纸剪成,贴于白纸窗上,如浩月当空,意味深远。

《雷锋祭塔》:黑色,人物高6cm,塔高10cm,描绘的是许世林高中状元后,来庙前祭塔的情景。许世林手执洒盅,头戴花翎,身着官服,跪拜于雷锋塔前,案几上蜡烛、香炉置于案上。雷锋塔由三层组成,如鸟羽展开,塔角有风铃,白蛇侧身探出雷锋塔,手抹眼泪,悲伤抽泣。白蛇头顶装饰有一条蛇,服装用梅花装饰。此组剪纸造形优美,剪法细腻,运用夸张与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白蛇母子相见时的悲伤心情。

《穆桂英挂帅》,黑色,一组二件组成,高8cm,宽7cm,所剪穆桂英身佩宝剑,身穿凯甲,身着背旗,手舞宝剑,英武可人。另一人物为男性,一手执马鞭,一手执铜锤,也身佩宝剑,服装用树叶及格子圆形装饰,方圆形成对比,人物造形威武可爱。过历代传承,流传至今生。


上一篇:【传统技艺】铜器制作技艺(玉溪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沅陵辰州傩戏(国家级)传承人:聂满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