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四腔是“滇南彝族四大腔”(四腔、五三腔、海菜腔、山药腔)之一,主要流传于玉溪市的峨山、通海和华宁以及红河州的建水、石屏县一带彝族聚居的地方。在峨山县境内,小街一带的大部分彝族村寨皆有流传。

四腔大约起源于明代中晚期,是彝汉文化交融的产物,并且和当地彝族“吃火草烟”的习俗活动密不可分。

四腔主要用汉语演唱,通常由“拘腔”、“舍腔”(帮腔)、“曲子”及“白话”等部分组成。“曲子”是核心部分,一般七字一句。曲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头腔”、“二腔”、“三腔”、“四腔”。这四个腔每唱一遍,只唱完两句词,“头腔”唱四个字,“二腔”三个字,“三腔”唱四个字,“四腔”唱三个字,唱完一遍为一个转板。四腔由此得名。四腔有齐唱、领唱、对唱、说唱等演唱形式,其曲调时而高亢、时而柔和,节奏舒缓,交替运用真假声,演唱难度较大。

四腔演唱,有愉悦身心、抒发情感、交友择偶等作用,同时它还有着传承本名族历史文化、传播生产生活知识、教化民众、增进民族认同感等社会功能。四腔代表了当地彝族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彝族音乐文化的积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上一篇:【传统音乐】唢呐吹奏(秦皇岛市)传承人:石云

下一篇:【传统舞蹈】彝族烟盒舞(玉溪市)